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源庵谋诸野则获也刘奇仲有约不至吴周宝游德华刘致中暨公望刘才仲陈圣叔某会焉从容辩论怀抱甚适因赋诗以纪之

云岩市声中,竹源山色处。

平生几两屐,惟乐取意去。

晨光霁老春,飞盖双溪路。

沙平水漫流,云散天全露。

逶迤经浅坂,窈窕穿崇树。

绿登方怒舒,红竟忽繁雨。

斯焉得小休,境熟来已屡。

徵君常主盟,呼吸名胜聚。

子休心铁石,太叔语韶頀。

鼎鼎吴刘陈,俱有不凡度。

余衰气不华,清遨惭辄与。

未渠推远之,政以枵然故。

九宾既云集,一士乃鸿翥。

毋多溷幽人,蔬茗烦草具。

丛谈杂庄谑,泛阅披黄素。

丰镌辨活笔,始画穷真数。

解衣半日许,万古回胸嗉。

西窗引虚明,汎洒延晚步。

懒身厌依随,静若超羁驭。

博山真起予,浮烟一枝骛。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云岩市声喧嚣中,竹源山色尽收眼底。
一生中穿了多少双木屐,只求随心所欲游走。
清晨阳光驱散了暮春的阴霾,驾车驶过双溪之路。
沙地平坦水流漫溢,云散后天空开阔无遮蔽。
蜿蜒经过低矮山坡,曲折穿过高大树木。
绿色生机勃发,红色花朵忽然如雨般盛开。
在此稍作休息,美景熟识已多次来访。
隐士常主导这里的聚会,名胜之地汇聚着他们的呼吸。
子休心境如铁石,太叔言语富有深意。
吴、刘、陈这些名士,皆有非凡风度。
我年事已高,清雅之游自感惭愧参与。
未能深入探寻,只因内心空虚。
众多宾客聚集,一位士人展翅高飞。
请勿打扰幽居之人,简单的茶点就足够了。
闲聊中夹杂庄重与玩笑,广泛阅读黄卷古籍。
细致雕刻文字,力求穷尽真实。
脱下衣服悠闲半日,历史长河在胸中回荡。
西窗引入明亮,散步直到傍晚。
厌倦了随波逐流,静中仿佛超脱束缚。
博山激发了我的灵感,如烟雾中的一枝独秀。

注释

云岩:地名。
竹源:竹林的源头。
屐:木屐。
霁:雨过天晴。
博山:香炉。
浮烟:轻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作品,名为《云岩竹源二禅俱与招客三月二十一日遂饭于竹源庵谋诸野则获也》。从内容上看,诗人描述了一场在竹源庵举行的友聚活动,这次聚会是在春天,自然景色宜人,诗中多处描绘了山水之美,以及诗人与朋友们的欢聚情景。

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清新雅致。如“云岩市声中,竹源山色处”便是对环境的一种生动描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而“晨光霁老春,飞盖双溪路”则不仅描绘了早晨的美丽景象,还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意境。

此外,诗中还穿插着与朋友们交流思想、品味诗书的情趣,如“丛谈杂庄谑,泛阅披黄素”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文学的热爱,以及在友好氛围中探讨学问的乐趣。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也透露了他对自然之美、友情之珍以及文化生活之富的情感。

收录诗词(673)

刘子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彦仲,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字:彦冲
  • 号:屏山
  • 籍贯:建州崇安(今属福建)
  • 生卒年:huī)(1101~1147

相关古诗词

分茶公美子应预为白晒之约

梦里壶山寻二妙,不因荔子鬓丝华。

聊分茗碗应年例,故有筠笼来海涯。

鲜苞尚想妃子笑,槁面何取西施羓。

老馋惟作耐久计,一瞬红紫真空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分韵赋古松得青字

风韵飕飗远更清,苍髯瘦甲耸亭亭。

连根欲斗岩峦力,一盖常涵雨露青。

曾映月明留鹤宿,近经雷霹带龙腥。

衰残愧我无仙骨,愿采流膏慰暮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双树

猗猗映门树,团团若双盖。

微风薄层霄,彷佛斗清籁。

逍遥步其下,秀色吾所爱。

秋来霜叶红,飘落不相待。

形式: 古风

少稷远访弊庐仍留佳句书此写怀抱不足为报也

常嫌门外车,驱驰但扬尘。

今朝故人来,喜听声辚辚。

昔别自梁苑,分飞湘吴闽。

痛心鸣镝祸,事往勿复陈。

共载谐寥阒,分筇上嶙峋。

山川旧赏识,挟友意弥新。

徘徊小精庐,剧谈口翻津。

为言漂荡馀,投迹荒寒滨。

夕火斧僧林,朝餐籴邻囷。

官闲非所恨,有禄不济贫。

牢愁写万斛,语壮眉不颦。

定知撑肠书,为君发精神。

调钟尚变哑,画龙孰窥真。

吾闻倜傥才,韬默贵自珍。

量海浚宜广,豪山磨欲磷。

十科世所重,群公谓当仁。

向来荐牍飞,璧光动高旻。

陈编论糟粕,中有王道谆。

谋国必张国,疗民须活民。

但得君名扬,何异我志伸。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