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郎中嘉言二首(其一)

莽莽出北门,迢迢伍牙山。

伍牙何崔嵬,群岑间孤峦。

望之蔚然秀,岂无草与菅。

中有百尺松,可憩不可攀。

六月久不雨,祝融奋其官。

行人渴欲死,班荆此盘旋。

往来得所托,感慨为长叹。

况尔山上苗,久荫无弃捐。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走出北门,前往遥远的伍牙山。
伍牙山高大巍峨,在群山中独自耸立。
远望它翠绿秀丽,难道没有杂草丛生?
山中有棵百尺高的松树,可供歇息却难以攀登。
六个月不下雨,火神祝融施展他的威力。
行人干渴欲死,只能在荆棘旁徘徊求水。
来往的人有了依靠,感叹之余发出长长的叹息。
更何况你这山上的作物,长久受荫庇无人抛弃。

注释

莽莽:形容广阔无垠。
迢迢:形容遥远。
伍牙山:地名,可能指特定的山。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险峻。
群岑:众多的山峰。
蔚然:茂盛的样子。
草与菅:泛指杂草。
百尺松:非常高大的松树。
祝融: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班荆:荆条编成的席子,此处指简陋的坐垫。
感慨:因感触而有所感想或叹息。
苗:植物幼苗。
弃捐:被遗弃或忽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开北门,向伍牙山进发的情景。他赞赏山势的雄伟,尤其是那座孤峰般的伍牙山,显得格外峻峭秀丽。山中有一棵百尺高的松树,虽然高大却不可攀登,象征着某种难以触及的崇高。诗人感叹六月未下雨,天气酷热,行人因干渴而疲惫不堪,只能在松树下暂作歇息,表达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旅途艰辛的感慨。

接着,诗人将自己比作山上的草木,虽长久荫蔽但不会被遗忘,暗示了自己的坚韧和期待得到赏识的心情。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言个人际遇,表达了对李郎中的敬意以及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希望得到认可的情感。曹彦约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情感深沉,展现了宋代士人的风骨和追求。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上周益公

荒村建午月,斯螽动股鸣。

借问暑方炽,何意作秋声。

自言本寒族,四海无令名。

振羽每自叹,在野神屡惊。

常恐向寒时,风霜莽飘零。

忆昨寒谷中,春风全我生。

赠我百草芳,遄我趯趯征。

是时木未茁,及此堇向荣。

感彼蟋蟀歌,日月遒以倾。

促织未成章,凄切难为听。

愿言日载阳,有鸣随仓庚。

形式: 古风

上湖广总领赵郎中(其二)

春风湓浦驻行轩,独许愚儒夜叩关。

六路方迎新遣使,五年犹念旧登门。

薄缘未许南楼分,归梦唯惊丙夜魂。

幸自秋江好天色,一帆风月际真源。

形式: 七言律诗

上湖广总领赵郎中(其一)

总角为儿百未更,已陪先进识英名。

惯闻似觉雄风近,因问从知看日明。

千里未迎天子诏,一同先说长官清。

吏师况有桐川旧,敢向题舆问去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大雪感怀

翻云覆雨纷轻薄,万瑞不如三白乐。

岁事相关国重轻,天意亦知人忖度。

前年不雨旱为祟,今年不旱螟为恶。

造物与人著力深,一饱年来何落落。

宜春先生古君子,撑肠万卷一丘壑。

吟哦乍拟柳飞絮,感慨相辉花有萼。

商量雪意驰一骑,改变天容翔万鹤。

翻思五十乾道年,是非一律无今昨。

日月逝矣几丰耗,人物眇然增索寞。

吹篪寡唱气欲竭,陟屺何心泪犹阁。

再拜珠玑卜来岁,十袭藏之富囊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