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规和尚(其一)

老来心地烂如泥,卜得胥湖作虎溪。

七十二峰烟浪阔,听他游子路头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和尚的心境与生活态度,充满了禅意与超脱。首句“老来心地烂如泥”以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和尚内心世界的复杂与丰富,如同经历了岁月洗礼的泥土,既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可能因时间的流逝而显得有些混沌不清。然而,这种混沌并非无意义,而是蕴含着深刻的生命体验与智慧。

接着,“卜得胥湖作虎溪”一句,通过对比两个地名——胥湖与虎溪,暗示了和尚选择的生活环境与心境的转变。胥湖,可能象征平静、安宁;虎溪,则可能象征着挑战、冒险或内心的挣扎。这一对比,反映了和尚在晚年寻求心灵归宿与自我超越的过程,或许是在平静中寻找内心的激荡,亦或是在动荡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七十二峰烟浪阔”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画卷,七十二峰代表众多的挑战与可能性,烟浪则象征着变化与不确定性。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与神秘,也隐喻了人生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面对如此广阔的天地,和尚似乎在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为外物所动。

最后一句“听他游子路头迷”则表达了对世人的关怀与理解。游子,指的是在外漂泊的人,他们可能会迷失方向,感到困惑。和尚在这里似乎在说,他理解并同情那些在人生旅途中迷失方向的人,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能够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这一切。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众生的慈悲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和尚在晚年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与感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哲学。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和规和尚(其二)

去年西坞得相寻,雪竹霜竹一径深。

圆屋青灯闻妙语,使人灰尽一生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和规和尚(其三)

但得茅檐春睡足,何须石室较筹盈。

遥知别后多萧散,坐听松风万壑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规和尚(其四)

镜像魔军方满目,浮云世事急抽头。

倚蒲痴坐慵开口,诗债还能饶我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信和尚(其一)

一身彼此转蓬样,百岁光阴交臂间。

底事石梁成邂逅,烽烟影里得馀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