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殷尧藩侍御忆江南诗三十首诗中多叙苏杭胜事余尝典二郡因继和之

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

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

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

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江南的著名城市要数苏州和杭州,这话题在殷家的诗篇中被反复吟咏了三十次。
你是个漂泊的旅人仍然深深怀念,而我身为刺史更是难以忘怀。
这里的风景引人入胜,真是诗歌的国度,欢乐的笙歌让人沉醉于美好的乡间。
为了重温旧时的游玩,我打算终有一日乘小船直接前往那碧波荡漾的沧浪之水。

注释

江南名郡:指江南地区著名的城市。
苏杭:苏州和杭州。
殷家三十章:指殷家的诗作中多次提到苏杭。
旅人:旅行的人。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
吟咏:诗歌的创作和吟诵。
诗国:诗歌的国度,形容地方富有诗意。
笙歌:音乐和歌唱。
醉乡:形容沉醉于美好境地。
旧游:过去的游玩经历。
终一去:最终要去一趟。
扁舟:小船。
沧浪:泛指江河湖泊,这里特指苏州的沧浪亭或沧浪水域。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丽风光的深切怀念和赞美之情。其中“江南名郡数苏杭”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心中的江南美景,特别是苏州和杭州这两个著名的城市。

“写在殷家三十章”,则说明了诗人不仅仅是在一般描述这些美好,而是深入描绘,用了整整三十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这些地方的感情。这里的“殷家”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者场合,诗人在那里通过写作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接着的两句,“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则表达了对江南美好记忆的深刻和不易磨灭。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刺史”,即地方官员,表明自己与这些地方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感纽带。

“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两句,则更加深化了对江南美景的赞美。其中“境牵吟咏真诗国”,意味着这些地方不仅美丽,而且是真正的诗意之邦,是吟诵诗歌的地方。而“兴入笙歌好醉乡”则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会不自觉地沉浸于这种美妙的氛围,感受到一种如醉如痴的快乐。

最后两句,“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则是诗人表达了再次回到这些地方,重温旧游的愿望。其中“扁舟直拟到沧浪”,描绘了一种直接驾起小船,驶向那美丽的江南水乡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无限眷恋,以及他作为文学家的敏感情怀和高超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

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

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

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认春戏呈冯少尹李郎中陈主簿

认得春风先到处,西园南面水东头。

柳初变后条犹重,花未开时枝已稠。

闇助醉欢寻绿酒,潜添睡兴著红楼。

知君未别阳和意,直待春深始拟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长乐亭留别

灞浐风烟函谷路,曾经几度别长安。

昔时蹙促为迁客,今日从容自去官。

优诏幸分四皓秩,祖筵惭继二疏欢。

尘缨世网重重缚,回顾方知出得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长斋月满携酒先与梦得对酌醉中同赴令公之宴戏赠梦得

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尘。

乘兴还同访戴客,解酲仍对姓刘人。

病心汤沃寒灰活,老面花生朽木春。

若怕平原怪先醉,知君未惯吐车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