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鸾死铅妆歇,人亡锦字空。
悲端若能减,渭水亦应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作品,名为《邓国太夫人挽歌》。从这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切的哀悼和对逝者的怀念。
"鸾死铅妆歇,人亡锦字空。"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美丽的鸾鸟不再歌唱,它那精致的妆容如今只剩下沉睡;而人去世后,那些用锦缎编织的字画也变得毫无意义,为空白。这两种意象都在传达失去后的空虚和美好事物不再的悲哀。
"悲端若能减,渭水亦应穷。" 这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如果悲痛能够减少,那么连渭水(古代河名,以清澈著称)也会因这份深沉的悲哀而变得贫瘠。这不仅是对逝者哀悼的情感表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干涸和枯竭。
整体来看,宋之问通过这些意象和比喻,将挽歌中的哀思和悲痛传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一种深沉、细腻的情感力量。
不详
名少连,汉族,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可怜冥漠去何之,独立丰茸无见期。
君看水上芙蓉色,恰似生前歌舞时。
凤飞楼伎绝,鸾死镜台空。
独怜脂粉气,犹著舞衣中。
前溪妙舞今应尽,子夜新歌遂不传。
无复绮罗娇白日,直将珠玉闭黄泉。
象物行周礼,衣冠集汉都。
谁怜事虞舜,下里泣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