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白石故庐

四邻井灶出荒墟,独鹤归来认旧庐。

一径苍苔供瘦策,半簪华发伴残书。

斜阳巷陌语初燕,新水池塘生细鱼。

小立春风怜寂寞,忽吹花片入襟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四周邻居的房屋已成废墟,孤独的白鹤飞回辨认旧居。
一条布满青苔的小路,承载着我瘦弱的拐杖,半边头发斑白,陪伴着我破旧的书籍。
夕阳下,街巷间传来初来的燕子呢喃,新池塘中新生了细小的鱼儿。
在春风中独自站立,感伤于寂寞,忽然一阵风,吹落花瓣洒在我衣襟上。

注释

四邻井灶:周围邻居的房屋和井灶。
荒墟:废弃的房屋。
独鹤:孤独的白鹤。
旧庐:旧居。
一径:一条小路。
苍苔:青苔。
瘦策:瘦弱的拐杖。
半簪华发:半边斑白的头发。
残书:破旧的书籍。
斜阳:夕阳。
巷陌:街巷。
初燕:初来的燕子。
新水池塘:新开凿的池塘。
细鱼:小鱼。
小立:独自站立。
春风:春风。
怜寂寞:感伤寂寞。
花片:花瓣。
襟裾:衣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归故居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孤寂而宁静的氛围。首句“四邻井灶出荒墟”暗示了周围环境的荒凉,曾经的热闹已成过往。"独鹤归来认旧庐"以孤独的白鹤作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旧日生活的怀念和对故居的深深眷恋。

接下来的两句,“一径苍苔供瘦策,半簪华发伴残书”,通过描绘满是青苔的小径和陪伴着诗人度过岁月的些许书籍,展现了诗人清贫而专注的生活态度,以及岁月流逝的痕迹。

“斜阳巷陌语初燕,新水池塘生细鱼”描绘了夕阳下巷陌间燕子的呢喃和池塘中新生命的诞生,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也暗寓诗人对新生事物的期待。

最后两句“小立春风怜寂寞,忽吹花片入襟裾”,诗人独自站立在春风中,感受到寂寞,但花瓣的偶然飘落似乎给他带来一丝慰藉,寓言了即使身处孤寂,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仍能触动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乡后的生活情景,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对过去的回忆,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用韵寄陈振先同舍

心事凄凉寄雁声,石田苔满未妨耕。

西风戍角催年换,残夜江楼见日生。

煮茗敲冰贫有味,看花隔雾老无情。

湖山犹忆笙歌底,笑领春香绿满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礼闱

枫陛将亲策,兰宫此并驰。

凡鳞风雨化,澹墨鬼神司。

染柳春衣净,看花晓马迟。

偶来追昨梦,戍屋草离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立春郊行次唐玉潜

道人清事饭溪蔬,无酒闲愁已破除。

五夜雪声梅角底,一春烟景竹筇初。

园林芳信醒愁蝶,田野丰年入梦鱼。

冰下流泉清老耳,东风先已到郊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立秋日作

苦热如焚想雪山,清商一夕破愁颜。

炎光断雨残虹外,凉意平芜远树间。

忙踏槐花犹入梦,老催蒲扇共投闲。

城头遥望累累冢,辽海荒寒鹤未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