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宪为悼念友人周角长所作。诗中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句“黯黯伤心默默思”,以暗淡的色彩和沉默的动作描绘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哀思。接着,“挑灯忍作哭君诗”一句,点明了诗人深夜独自挑灯,写下悼念亡友的诗歌,表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不舍。
“生前犹有难言事,死后从教说向谁。”这两句诗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未尽之事的遗憾与无奈,以及对亡者无法再述说心声的感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生死之间的不可逾越之界,以及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惋惜。
“泉路茫茫兰茝隔,纸窗悄悄雪风吹。”这两句描绘了亡灵所在之地的凄凉景象,用“茫茫”、“悄悄”等词渲染出一种幽静而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对亡友的哀悼之情。同时,“兰茝”作为高洁之物,也象征着逝者高尚的品质与纯洁的灵魂。
最后,“梦回一倍增惆怅,满院梨花月落时。”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亡友的思念之情在梦中更加深切,而“梨花月落时”的场景则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又哀伤的意境,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亡友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死亡、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