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开门迎客,穿着山区居民的袍子,井边有猕猴嬉戏于一棵桃树之下,这些细节构建了一个和谐的乡村景象。儿童在草地上寻找落果,妻子则从墙角处通过香醪,展现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自给自足。
诗中提到的旧栽松子现在已经长成,新建的茅堂虽然不高,但都体现了时间的积累和生活的简单。最后两句“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表达了隐士对这种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这种生活中无法用物质财富衡量的独特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简单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境。
不详
南宋中期诗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雨霁云开塔,船过犬吠门。
柴扉斜着水,草径别通村。
翻羡田家乐,盈盈老瓦盆。
五色流苏不用垂,楮衾木枕更相宜。
高眠但许留禅客,低唱应难着侍儿。
白似雪窗微霁后,暖于酒力半醺时。
蒲团静学观身法,岁晚工夫要自知。
江远潮痕细,城回路势斜。
竹行穿砌笋,风堕过墙花。
篆叶虫留字,衔泥燕理家。
主人清到骨,相对只杯茶。
相随万里途,汝岂被名驱。
挂壁疑何用,辞家不可无。
店翁先洒扫,津吏认称呼。
举子无钱刻,惟将□纸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