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定试卷二首(其二)

童子常誇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杨雄。

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于尔雅注鱼虫。

汉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少年时常常自夸文采出众,老来却因杨雄而感到羞愧。
当年他曾被赏赐如同倡优,如今却被评价在将相之列。
地位低微的客卿只因书法,比起你研究鱼类昆虫更显得卑微。
汉朝的传统确实应当改变,你的新诗才华超越了那些老者。

注释

童子:少年。
誇:夸奖。
作赋:写文章。
工:出色。
暮年:老年。
羞悔:感到羞愧。
杨雄:西汉文学家,以学问渊博著称。
赐帛:赏赐丝帛。
倡优等:地位如同倡优(古代演艺人员)。
将相:高级官员。
客卿:指外来的高级官员。
因:因为。
笔墨:书法技艺。
尔雅:古代汉语词汇书,研究古物和学术的学问。
注鱼虫:研究鱼类和昆虫。
汉家:汉代。
故事:传统。
当改:应当改变。
新咏:新的诗歌创作。
胜:超过。
弱翁:老朽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才华和成就的反思以及对历史故事的重新解读。诗中通过童子与暮年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去轻率行为的悔恨,以及对才能的自信与否定的态度。

"童子常誇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杨雄" 表示在年轻时可能因为自负而过分夸耀自己的才华,但随着年龄增长,对于自己过去的行为感到羞愧,就像西汉时期的学者杨雄一样,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后悔。

"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这两句诗指的是在古代,人才往往被赏识并获得奖励,但到了今天,人们评价才能则更加严格,将人与人之间的才能进行比较和衡量。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于尔雅注鱼虫" 描述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精妙绝伦,就像古代大诗人那样,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通过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汉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弱翁"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故事的重新解读和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文学才华不仅能够继承古人,而且还能够超越,创作出新的、更为精彩的作品。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展现了他对个人才能成长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己文学创作的自信和挑战。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于才华的珍视以及对于文学创新的追求。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详定试卷二首(其一)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颣,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

殿阁抡材覆等差,从臣今日擅文华。

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

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一觞一咏相从乐,传说犹堪异日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金山寺

重经高处寺,一与白云亲。

树木有春意,江山如故人。

幽轩含气象,偏影落风尘。

日暮临归去,徘徊欲损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金陵怀古

六代豪华空处所,金陵王气黯然收。

烟浓草远望不尽,物换星移度几秋。

至竟江山谁是主,却因歌舞破除休。

我来不见当时事,上尽重城更上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