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题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纪事诗后

城头声缓紞紞鼓,楼头响急潺湲雨。

秋镫照影读《离骚》,异闻如见周忠武。

忠武当年备虎贲,郧襄扼险守荆门。

同时功并曹文诏,列镇名齐孙应元。

尚书师溃全秦变,青犊西来夜传前。

孝宽坚守玉壁城,临淮屡搏中潬战。

初陷忻州继代州,一关宁武据山头。

烽烟远震阳方口,炮火频燔镇朔楼。

筒袖兜鍪集飞矢,关门百战将军死。

一有妇女尽英雄,赤熛怒郁屯云紫。

张许余威势莫当,贼锋也觉挫踉跄,重兵尚有三重险,诸将宁无半段枪。

但使凭城肯持久,都城定为勤王守。

三关破竹九门关,可怜绎络降书走。

万岁山前野火焚,十三陵树黯秋云。

几时石椁滕婴墓,留得青山卞壶坟。

百年宰木都成拱,遗民争说将军冢。

故垒荒凉箭镞埋,荒祠惨澹弓刀动。

墓前环水接灰河,积雨奔腾卷白波。

渐见谯山倾石碣,几同滦水啮前和。

中夜一峰移突兀,山灵解护将军骨。

冠军冢本象祁连,仆射山还摹突厥。

始知天意惜忠臣,始识风雷别有神。

重勒穹碑蟠赑屃,更开隧道立麒麟。

墓门有客曾亲见,传芭再拜牲醪荐。

大笔能传河岳心,高文合补英雄传。

重读谟觞第二碑,阴风吹雨满灵旗。

千秋石马桃花色,锦伞夫人别有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文述对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的雨夜题咏,通过描绘城头鼓声、楼头雨声以及秋夜读书的情景,引出对周忠武公事迹的追忆。诗人赞美了周忠武公当年的英勇与智谋,如备虎贲、守荆门,与曹文诏、孙应元并列,其功绩堪比古代名将。接着,诗中提及了忠武公在战争中的坚守和胜利,以及他死后墓地的荒凉与敬仰。

诗人感慨于历史的沧桑,万岁山前的野火烧尽,陵墓周围环境凄凉,但仍可见人们对忠臣的怀念。他赞扬了墓主人的英勇精神,认为即使在风雨中,山灵亦守护其英魂。诗中还提到墓地的建设,如碑刻、隧道和祠庙,表达了后人对英雄的纪念和敬仰。

最后,诗人以雨夜祭奠的场景结束,强调了对忠臣事迹的传扬和英雄传说的延续。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忠烈人物的崇高敬意和历史感慨。

收录诗词(10)

陈文述(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隽甫、云伯,英白,后改名文述,别号元龙、退庵、云伯,又号碧城外史、颐道居士、莲可居士等。嘉庆时举人,官昭文、全椒等知县。诗学吴梅村、钱牧斋,博雅绮丽,在京师与杨芳灿齐名,时称“杨陈”,著有《碧城诗馆诗钞》、《颐道堂集》等

  • 字:谱香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71~1843

相关古诗词

金陵杂感(其一)

往事分明记蒋州,江山如画赋重游。

坐来士女青绫障,换到仙人紫绮裘。

春雨阑珊频对酒,夕阳凝望一登楼。

间情消尽归心动,不赋惊鸿赋野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金陵杂感(其二)

过眼风花春梦婆,此情何止感东坡。

残山剩水吟难了,乳燕雏莺嫁已多。

有客骖鸾间著录,几家行马鸟鸣珂。

祇应贳醉长干里,东下江流送逝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简刘泗州次前韵

芳草闲庭镇掩门,乍看颜色玉同温。

文因君赏思传世,病有人知似受恩。

酒未临歧先化泪,刀从断水不留痕。

故人五字魂消极,盼杀招凉共一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得董校理书却寄

今我不乐思旧游,故人衣袂如浮丘。

梦中仿佛见图画,晓日正照铜龙楼。

楼头双成最伤别,一雁翩然下天末。

雏鸾幺凤飞入云,惜我幽居抱仙骨。

秋虫促织禽催耕,世间何物堪虚生。

玉虬未奉行雨敕,迎风化作双娉婷。

一徵璇宫佐织女,一留寒闺宵顾杵。

莫言缣素不相如,万缕从看两心苦。

鹊尾自短银河长,欲往从之渡无梁。

珠帘詄荡开天阊,云軿间关低复昂。

巢湖之水秋汪洋,倒影飘落湖中央。

湖中有鸟名鸳鸯,锦翼虽倦成文章。

待君筑室笠泽旁,我持作贽登君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