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大孤山作

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鹍鹏。

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

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

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

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

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

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

形式: 古风 押[蒸]韵

翻译

湖水汇入彭蠡,其势壮阔如鹍鹏展翅。
在江心拔起寒冷的山峰,正气凛然,没有同伙。
山下蛟龙潜伏,宫殿楼阁珍珠贝饰层层叠叠。
朝云暮雨,何处能再见那高高的陵墓。
不再见凌波微步的轻纱,只有妆容映照在清澈的水面。
只剩血食之地,唯有猿猴哀鸣,枯楠藤缠绕。
高大的帆船乘风破浪而来,落叶如同秋蝇聚集。
生者与死者的世界,礼乐各不相同,忠诚与信义怎能作为依靠。
风起浪涌,即使是平地也如履薄冰,更何况是危险的航行。
如何才能寻得豁达之人,在霜雪初晴时登临此地。

注释

汇泽:湖水汇合。
彭蠡:古代湖泊名,今鄱阳湖。
鹍鹏:大鸟名,象征宏大。
中流:江河中央。
宫谯:宫殿的望楼。
血食地:指埋葬之地。
落叶:比喻死亡的人。
幽明:生死两界。
履冰:比喻危险或艰难的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泊大孤山作》,描绘了大孤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首句“汇泽为彭蠡,其容化鹍鹏”以湖泊比喻大孤山,暗示其宏大壮观,如同神话中的鹍鹏展翅。接下来,“中流擢寒山,正色且无朋”描绘山峰矗立于江心,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着孤高的气节。

“其下蛟龙卧,宫谯珠贝层”暗指山下的深潭和山上的建筑,犹如蛟龙沉睡,宫殿华美如珍珠贝层。然而,“朝云与暮雨,何处会高陵”又带出一种孤独和离别之情,暗示诗人与友人或故乡的遥不可及。

“不见凌波袜,靓妆照澄凝”借女性形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而“空馀血食地,猿啸枯楠藤”则转为凄凉,透露出岁月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高帆驾天来,落叶聚秋蝇”描绘出动态的景象,与前文静态的山景形成对比,寓言世事无常。

“幽明异礼乐,忠信岂其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浮华的质疑,认为真正的价值并非在于表面的礼乐,而是内心的忠诚与信义。“风波浩平陆,何况非履冰”进一步强调了谨慎与戒惧,暗示人生如履薄冰,须步步为营。

结尾处,“安得旷达士,霜晴尝一登”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心境开阔之人的向往,希望能有这样的人在霜晴之日登临此山,一同体验这份宁静与深沉的哲思。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法云秀禅师真赞

法云大士,天骨岩岩。如来津梁,我实荷担。

手捉日月,断取庄严。国士入此佛土,位置城南。

有目无目,疑圣疑凡。击大雷霆,布洒甘露。

大圆镜中,慈悲威怒。维此象法,依正法住。

后五百岁,亦莫予敢侮。谁为请主,世界主女。

形式:

兀然无事(其一)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何用算。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画马赞

御与马相得,维予止作,万里不日而复。

士志于学,则亦无息。

以师友为辔策,及其至焉维尔力。

形式: 古风

画牧牛赞

鼻之柔也,以绳牧之。心之柔也,以道牧之。

纵而不蹊人之田,其谁早服之。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