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竹亭难障隔淮尘,补种疏花几树春。
若忆六龙南渡日,到今我亦是流民。
这首诗以竹亭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身处淮河地区,尽管竹林难以完全阻挡战乱的尘埃,但仍努力在其中补种了几树春花,寄托着对和平与生机的向往。诗人回忆起南宋朝廷南渡的历史时刻,感慨自己至今仍如同流离失所的难民,表达了深深的身世之感和对时局动荡的忧虑。董嗣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个人的家国情怀和历史沧桑感。
不详
树禽苦叫不如归,午睡醒时已落晖。
新暑渐回身尚客,此无黄葛可裁衣。
漪岚堂北县楼东,香火新标旧令功。
此地岂知钟鼓乐,月明如水藕池空。
絮花挼雪小桥寒,浑是苏堤柳下看。
愁去不知春袖湿,晚风吹雨入阑干。
江天饶雾未能开,閒拉孤筇睨九垓。
红日破阴晴色转,庐山如洗入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