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耕楼记事

俗醇共羡礼为耕,声有弦歌媲武城。

儒梦笔花探二酉,农知艺麦十三庚。

千寻楼回红霞入,万顷秧齐碧浪生。

为有龚黄乐观稼,屡丰载颂庆西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繁荣的乡村景象,通过“乐耕楼记事”这一主题,展现了耕读文化的美好与和谐。首句“俗醇共羡礼为耕”,开篇即点明了淳朴的风俗中,礼仪与耕作并重的美好愿景。接着,“声有弦歌媲武城”一句,以音乐与诗歌的美喻,与古代教育中心武城相提并论,强调了文化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儒梦笔花探二酉,农知艺麦十三庚”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耕读结合的主题,既赞美了文人墨客的才华横溢,又赞扬了农民对农业技艺的精通。其中,“二酉”典出《汉书·艺文志》,象征着丰富的知识宝藏;“十三庚”则指农事节气,体现了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顺应。

“千寻楼回红霞入,万顷秧齐碧浪生”描绘了乐耕楼周围的壮丽景色,红霞映照,绿浪翻滚,生动展现了丰收的景象和生活的富足。最后,“为有龚黄乐观稼,屡丰载颂庆西成”表达了对像龚遂、黄霸这样的贤臣治理下的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赞美,以及对丰收的庆祝与颂扬,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耕读文化的魅力,以及对和谐社会、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是清代文学中的一篇佳作。

收录诗词(16)

杨桂森(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乐耕楼记事

簪笔今惭事舌耕,民怀犹记夜郎城。

敢矜求治心无已,且喜陈经日在庚。

作赋昔年共仙侣,登楼此日伴诸生。

立身应在最高处,愿与人同求大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诸罗道中即事

圣朝德泽沛南东,纵目郊原茂对中。

圳水春生灌溉足,露华秋重土膏融。

扶桑色映曈昽日,络纬声随断续风。

自愧一官无报称,好书大有慰宸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台湾八景

蛮岛亦飞雪,玲玲彻玉壶。

经年寒不已,见月影俱无。

积素疑瑶圃,高空似画图。

惟于炎海外,方觉此山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台湾杂咏(其三)

纪叟中山浪得名,何如蛮酒拨醅清。

宁知一醉牢愁解,几费香腮酿得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