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阳赠官

忆昔靖康初,厄运会中微。

严禁弛边备,长驱来健儿。

堂堂捣京阙,百万呼鼓鼙。

天地为改色,日月晴晦迷。

当宁犹未悟,聪明遭蔽欺。

六贼久盘结,如山屹莫移。

故人陈夫子,忠□□根资。

拊髀惜机会,祸端良在兹。

吾侪沐厚泽,颠危合扶持。

不闻王蠋贤,绝脰由布衣。

书成数千言,挥翰捷如飞。

明朝伏阙下,儒冠翕相随。

种李夺兵权,愤痛社稷危。

抱书再诣阙,恸哭声犹悲。

天意难遽回,人心□□离。

时雍恣凶暴,纵兵欲屠之。

马前森利刃,此时命垂丝。

要领两不顾,相视情怡怡。

虎口仅获脱,好爵安能縻。

俄起故乡情,各归天一涯。

壮哉欧阳生,舍生诚所宜。

圣主图兴复,忠诚蒙诛夷。

宸心顷自责,疏节录其遗。

君乎死不亡,泉壤增光辉。

魂气钟庆云,体魄蒸灵芝。

言言英烈在,昭昭星斗垂。

兰死则留芳,豹死则留皮。

男儿倘得死,其死甘如饴。

君死逾生荣,我生叹奚为。

九原如可作,微君谁与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回忆靖康初年,那时国运衰微。
边境戒备严格,敌军长驱直入。
军队气势磅礴攻打京城,百万士兵击鼓呐喊。
天地为之变色,日月昏暗不明。
然而朝廷仍未醒悟,聪明才智被蒙蔽。
六个奸臣势力庞大,像山一样难以动摇。
故友陈夫子,忠诚无比,有深厚的根基。
他惋惜良机,认为灾祸由此而来。
我们受恩深厚,应共度危难。
没有听说王蠋这样的贤者,布衣百姓也能抗争。
他写下数千言,笔走如飞。
次日,众多儒士聚集宫门前,请求救国。
欧阳先生因失去兵权而悲愤,国家危在旦夕。
他再次进宫哭诉,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天意无法迅速改变,人心离散。
当时朝廷放纵暴政,欲将他们屠杀。
刀剑在马前闪烁,生死悬于一线。
他们不顾生死,相视一笑,从容赴死。
虎口逃生,但功名富贵不再。
不久后,各自返回故乡,天各一方。
欧阳先生壮烈牺牲,舍生取义。
圣主虽图谋复兴,但他忠诚却遭杀害。
皇帝近日自责,记录了他的事迹。
您的精神不死,死后也增添光彩。
您的魂魄化为祥云,身体滋养灵芝。
您的英勇事迹永存,如同星辰照耀。
就像兰草虽死留香,豹子虽死留皮。
男子若能为国捐躯,死亦无憾。
您的死比生更有价值,我活着又为何。
如果地下有知,没有您,我将何处归去?

注释

靖康:北宋末年宋钦宗的年号。
厄运:不幸的命运。
捣京阙:攻打京城。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读书人。
种李:指欧阳修,因其字永叔,古人以李代指。
要领:性命。
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兰死:比喻人的高尚品格。
男儿:指有志气的男子。
九原:指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高登的《陈少阳赠官》,描述了北宋靖康初年国难当头,奸臣当道,忠臣陈夫子以书生之身挺身而出,试图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际的故事。诗中表达了对陈夫子英勇行为的敬仰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哀悼,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朝廷昏庸,忠良受难的社会现实。

诗的开头回忆了靖康初年的动荡,接着描绘了敌军长驱直入,京城陷入混乱的情景。陈夫子以书生身份,深感时机紧迫,写下数千言的奏章,呼吁保护社稷。然而,他的忠诚并未被理解和接纳,反而遭受迫害。诗中通过“马前森利刃”、“虎口仅获脱”等生动描绘,展现了陈夫子的勇敢与牺牲。

尽管陈夫子最终不幸遇难,但他的精神永存,诗中赞美了他的高尚品质,认为他的死比生更有价值。诗人感慨万分,表达了对陈夫子的深深怀念和对自身生存意义的反思。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夫子的敬仰和对亡者的追思,希望有朝一日能与他共赴九泉。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激昂,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忠贞不屈的高尚人格的赞扬,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收录诗词(45)

高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临别示子

不能枉道取富贵,是致尔辈愁饥寒。

频年别离情更恶,两地狼狈心何安。

从人数寄安否问,使我相思怀抱宽。

平生窃叹曹家儿,临歧莫堕双阑干。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冒寒行风雨有感

号风撼枯蘖,冻雨凝路尘。

乾坤秘日月,八荒同一云。

遥知沙漠寒,黯淡愁杀人。

天涯望不极,流涕满衣巾。

形式: 古风

思归

忽忽已秋杪,言归欣有期。

节物想吾庐,青蕊繁东篱。

流匙白云子,蘸甲黄鹅儿。

对此忆羁旅,多应歌式微。

喜慰倚门心,愁消举案眉。

稚子闹檐隙,绕膝牵人衣。

归兴念如许,兼程犹苦迟。

明朝秋色里,乌帽风披披。

形式: 古风

留别

丈夫四方志,肯作儿女别。

顾我差崛强,羡君真秀发。

道义重千钧,利名轻一叶。

壮风吐虹蜺,忠诚贯日月。

插剑露肝胆,看镜念勋业。

何当拔茅茹,同在陈力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