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恩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注释

冉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
秋光:秋天的时光。
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
这里指飘落的枯叶。
重阳:节日名。
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
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
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
台榭,台和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
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
茱萸: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
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
香坠:装有香料的坠子。
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全句意思是,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
笼:笼罩。
雝雝:雝,同鈤,鸟的和鸣声。
咽寒声:咽,呜咽。
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
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写来表达诗人对时光易逝和相似的节令变迁的感慨。"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两句生动地勾勒出秋天昼短夜长、光阴交替的景象,以及树叶随风飘落的意境。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一句中的“重阳”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这一天在古代有登高望远以祈祝长寿的习俗。诗人提到这一点,是为了强化季节感和节令情怀。

接下来的"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几句则更加细腻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象。茱萸和紫菊都是秋天特有的花卉,而“飘庭户”和“晚烟笼细雨”则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气氛。

最后,“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两句通过对远处雁鸣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岁月重叠的深深哀愁。这里的“新雁”暗示着季节更替,而“咽寒声”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凉意。

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季节变换所引起的情感波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秋词,表达了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72)

李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字:重光
  • 号:钟隐
  • 生卒年: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

相关古诗词

锦堂春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形式: 词牌: 乌夜啼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形式: 词牌: 一斛珠

忆江南(其一)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

形式: 词牌: 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