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子成

书札清秋问解携,郡斋吟眺楚云低。

大夫持宪临诸粤,使者徵兵出五溪。

白日自流荒徼外,青山不尽夜郎西。

于今万里看铜柱,何意中原厌鼓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鉴赏

此诗《寄刘子成》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描绘清秋时节的景象与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首联“书札清秋问解携,郡斋吟眺楚云低”,以“书札”开篇,点明了通信的方式,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清秋”的季节里,诗人通过书信询问友人是否携带着思念一同而来,同时在郡斋中吟咏眺望,楚地的云显得格外低沉,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颔联“大夫持宪临诸粤,使者徵兵出五溪”,转而提及历史人物和事件。这里借用了古代官员巡视地方、征兵备战的情景,暗喻现实中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战事频仍的忧虑。

颈联“白日自流荒徼外,青山不尽夜郎西”,运用自然景观来抒发情感。白日的光辉似乎在荒远之地自行流淌,青山连绵不绝,一直延伸至夜郎之西,既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隐含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广阔天地间人事变迁的感慨。

尾联“于今万里看铜柱,何意中原厌鼓鼙”,收束全诗,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想象着在万里的距离之外,能够看到象征友谊与和平的铜柱,却未曾料到中原大地竟会饱受战争之苦,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既有对友情的深情表达,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怀元美

白云何处一开尊,山色看君满蓟门。

落日萧条回朔气,清秋偃蹇向中原。

旧知太守齐狂士,不佞扶风汉大藩。

病渴自衔金掌露,将因著赋乞文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怀明卿

清秋羽檄蓟门城,楚客登临短发生。

已厌风尘多病色,何妨侍从有诗名。

怜才欲荐云中守,抗疏先论海上兵。

此日主恩深顾问,还如方朔在西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怀子相

蓟门秋气动鸣珂,萧瑟东南海贼过。

乱后人才抡欲尽,留中启事草如何。

裁诗汉署青天色,伏枕燕山落日多。

岂亦念余经术浅,明年投劾罢京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怀子与

登高作赋大夫哉,摇落江南重可哀。

染翰白云天目出,振衣秋色太湖来。

吴中父老纷相难,海上楼船战不回。

再入承明君莫厌,蓟门犹有故人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