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书三才

江左夷吾誉可矜,东林竟以古儒称。

一身清约非杨绾,四海交游是李膺。

白璧点因疏小节,黄金散亦负奇能。

朝端聚讼淮民泣,马价难蠲矿税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此诗《李尚书三才》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对李尚书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官场与社会中的形象与影响。

首联“江左夷吾誉可矜,东林竟以古儒称”,开篇即以历史上的名臣谢安(字安石,号江左夷吾)和东林党人相提并论,赞誉李尚书如同古代贤士一般,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赞誉。

颔联“一身清约非杨绾,四海交游是李膺”,进一步赞扬李尚书生活简朴,不贪图个人私利,这并非像杨绾那样仅仅追求清廉的名声,而是真正做到了廉洁自律。同时,他广结天下英才,如同东汉时期的名士李膺一样,拥有广泛的社交网络,能够团结各方力量。

颈联“白璧点因疏小节,黄金散亦负奇能”,指出李尚书虽偶有小过失,但瑕不掩瑜,他的大德大能足以弥补这些小瑕疵。他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体现了非凡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

尾联“朝端聚讼淮民泣,马价难蠲矿税增”,揭示了李尚书在官场上的处境。尽管他深受百姓爱戴,但在朝廷内部却面临着诸多争议,甚至因为他的政策导致淮地百姓哭泣,马价难以减免,矿税反而增加,显示出他在推行改革时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高度赞扬了李尚书的高尚品德、卓越才能以及在社会和官场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挑战。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赵忠毅南星

澄清天下志,正色肃朝纲。

半道包苴绝,三君姓氏香。

京官料大计,王府注赀郎。

夜窘崔呈秀,师侵谢应祥。

四凶曾著论,十罪竟飞章。

要地罗群丑,熏天灼巨珰。

浮云身进退,阴雨国兴亡。

孤立苞桑系,联翩硕果伤。

私仇庭辱马,奇祸狱连汪。

并劾郭嘉遇,交攻孙丕扬。

放归良可已,提问又何妨。

臂痛慈亲殁,肠惊少子殇。

家贫无长物,戍远况殊方。

赦惜生还晚,封叨谥赠光。

不堪西极目,血泪洒庄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赵忠毅南星

唾骂人从戟手看,门庭高峻切云端。

倨床下拜风犹古,负剑前驱胆不寒。

燕赵气缘游侠重,顾厨名去党魁难。

酒酣以往淋漓笔,瘦语吴歌打枣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邹忠介无标

夺情疏上母丧终,晚节登朝辙不同。

卓绝原为少年事,护持绰有大臣风。

一途首善弦歌外,六载都匀木石中。

讲学宋亡言已甚,可堪妖贼比山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高忠宪攀龙

衣冠具饮入池沉,缇骑无劳再枉临。

党锢渐看空北部,讲坛可惜废东林。

属镂有受鸱夸赐,香草如闻楚些吟。

得力一生唯此处,荧灯照见大臣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