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者不遇

两腋乘西风,送我上高岑。

竹根一泉通,石径万木森。

中有隐者居,败屋莓苔侵。

山空人不见,云满挂壁琴。

两鹤出候我,逢迎啄衣衿。

应酬久颇厌,走避不可寻。

谁伴山下去,明月升高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我乘着西风,轻盈地飞向高山之巅。
山脚下竹林中有一眼清泉,石径两旁树木繁茂。
竹林深处有隐士居住,破旧的房屋被青苔侵蚀。
山中空寂无人,只有云雾缭绕,挂在壁上的琴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两只鹤出来迎接我,亲昵地啄着我的衣襟。
它们的陪伴让我有些厌倦,却找不到离开的地方。
谁能陪我下山呢?只有明月照亮我走向密林深处。

注释

两腋:腋下。
高岑:高山。
一泉:一眼泉水。
石径:石头铺成的小路。
莓苔:青苔。
挂壁琴:悬挂在墙壁上的琴。
逢迎:迎接。
颇厌:有些厌倦。
寻:寻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在秋日乘着西风,探访山中隐者的经历。他沿着竹根下的清泉,踏过石径,穿过万木丛生的幽深山谷。隐者的居所虽破败,但被莓苔覆盖,显示出一种自然的宁静与岁月的痕迹。然而,诗人并未找到隐者,只见山间云雾缭绕,仿佛挂在壁上的琴声,增添了神秘感。

鹤儿们似乎前来迎接,却只是啄食诗人的衣襟,让诗人感到有些厌倦。在寻找隐者的过程中,无人相伴,唯有明月升起,照亮他独自下山的路,照进高耸的树林。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动物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访友未遇的淡淡落寞。

收录诗词(288)

赵汝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君不见

君不见卢生枕上客邯郸,君不见淳于穴中到槐安。

出将入相群儿仕,赐爵锡邑公主贵。

黄粱未熟已欠伸,清樽尚在遽惊起,人生荣华欢乐亦如此。

双毂昼飞夜旋一弹指,胡不看取二人梦中事。

形式: 古风

听琴

午睡谁扣门,隔篱唤童子。

童子走来报,一二琴道士。

摘茗烹沙铫,推窗拂石几。

高山流水音,屡弹不肯止。

我心本虚淡,无用宫商洗。

渊明未尝弦,妙趣岂假此。

道士颇不乐,拂衣抱琴起。

形式: 古风

泛洞庭

解维武陵岸,江肥雨新止。

兼程趋洞庭,势疾建瓴比。

银光吞上下,莫辨天与水。

我乃航其间,滉瀁藉一苇。

吏尘贮两袖,到此划湔洗。

黄昏打头风,洪波半空起。

舟子惶束手,喧呼互排诋。

有篙无处著,有缆无地舣。

铁索二百丈,牵猫卧沙底。

进难退不可,簸弄任所以。

巨浪声洪钟,合力撞舟尾。

一撞心一折,通夕不知几。

刻烛验天明,狂势稍披靡。

卷索急飞橹,半昼见涯涘。

危命脱针孔,再生自今始。

人言岳州程,风便五日耳。

漂滞费半月,初意所不拟。

粉堞俄在眼,层楼九霄峙。

凭栏气方豁,东望酸彻髓。

前日我片帆,掀舞怒涛里。

羊肠百八盘,行路难如此。

今知惊浪上,羊肠尚可履。

在家贫亦好,身安门扫轨。

鼾鼻喧午窗,风波尽千里。

形式: 古风

迎仙引

羽人窟宅压沧溟,昆崙阆风天墉城。

紫兰绛节跨彩凤,殷勤传命邀同盟。

七月七日凉秋霁,千官锵佩森幢卫。

王母云车九色龙,上元霜袍三角髻。

刘彻屏息迎两仙,兜香涂门高馥天。

星裳黼衮自酬酢,方朔窥窗不敢前。

金浆玉醴濯凡腹,红颗绚饤蟠桃熟。

宴酣乐奏瑶池音,琅璈子登笛双成。

乞怜请药承华殿,教戒丁宁先自反。

三尸欲脱毋淫乱,五性尽舍更勤俭。

各出数语针膏肓,此是长生度世方。

彻心未悟益猖狂,万八千里周遐荒。

少翁栾大诛相继,海上何日无方士。

五柞宫中梦断时,铜盘玉露胡为不起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