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王蒙的诗《天竺日章法师得旨还山画泉石闲斋图赠行并题此诗》以淡雅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还山归隐生活的赞赏和感悟。首句“冲怀澹如水,万境犹虚空”表达了心境的宁静和对世间万物的超脱感。接着,“忽闻还山诏,喜入衰颜红”写出了接到归山命令时内心的喜悦,尽管年华已逝,但这份喜悦却使面色微红。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清幽生活:“山中何所有,手种石上松”,体现了日章法师亲手栽种的松树,象征着他的坚韧与禅意。“茅屋雰无人,恒有云气封”则展现了山居的静谧与神秘,仿佛被云雾缭绕,增添了几分仙气。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青灯照佛龛,炉烟袅松风”描绘了禅修的场景,香烟缭绕,松风轻拂,显得禅意浓厚。“砯崖喷飞泉,赴壑如撞钟”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泉水奔流的动态美,如同撞击钟声,自然与心灵共鸣。
诗人感慨道:“群响自起灭,闻心本无穷”,意味着各种声音虽有起落,但内心世界却是永恒的。他领悟到尘世烦恼消散后,梦境醒来并无痕迹,禅定带来的智慧能开启人心的洞察力。
最后,诗人以“去随流水远,归与云相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能如江水般自由自在,随云飘荡,无拘无束。全诗以“无心任玄化,泊然齐始终”收束,强调了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以及对生命终始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归隐生活的宁静,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