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阳道中

积雨不肯霁,行陆如涉川。

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

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

鸿雁纷南翔,游子北入燕。

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

昔闻济上军,又说汶阳田。

我今履其地,吊古怆苍烟。

男儿欲了事,长虹射寒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连绵的雨不愿停歇,行走之路如同渡过河流。
青色的毯子垫在我身后,白色的毯子盖在我前方。
我想整理衣帽,但双手却像被束缚般难以舒展。
飞溅的水沫打湿了衣襟,仿佛代替我哭泣不止。
大雁纷纷向南方飞去,而我这游子北上进入燕地。
平原遥远无际,雪风模糊了远方的天空。
过去听说济水上驻扎的军队,又听说汶阳的田地。
如今我踏上了这片土地,凭吊古迹心中充满哀伤。
男子汉要完成使命,如同长虹直射寒冷的泉水。

注释

积雨:连绵的雨。
霁:停止。
涉川:渡河。
青毡:青色的毯子。
纩:毛线。
覆:覆盖。
正衣冠:整理衣帽。
纠缠:束缚。
飞沫:飞溅的水珠。
涟:泪痕。
鸿雁:大雁。
南翔:向南飞。
北入燕:北上燕地。
平楚:平原。
渺:遥远。
四极:四方。
雪风:雪中的风。
济上军:济水上的军队。
汶阳田:汶阳的田地。
吊古:凭吊古迹。
怆:悲伤。
苍烟:苍茫的烟雾。
了事:完成使命。
长虹:彩虹。
寒泉:寒冷的泉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风雪中的艰难行进和对古战场的沉思。诗人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阔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

"积雨不肯霁,行陆如涉川":开篇便设定了一个阴郁而湿润的环境,仿佛天空中的雨水久久不能散去,而诗人在陆地上行走的感觉就像是渡过河川一般,这强烈的比喻传达出一种艰辛和压抑。

"青毡纩我后,白毡覆我前":这里使用了两种颜色的毡来形容风雪,青色可能象征着天空的阴霾,而白色则是积雪的象征。诗人被这些自然景物所包围,这不仅描绘出外部环境,也暗示了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我欲正衣冠,两手如纠缠":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中,诗人想要整理自己的衣着,但双手却像是被什么东西捆绑住了,这既是对现实困境的写照,也可看作是一种情感上的束缚。

"飞沫流被面,代我泣涕涟":雨水打在脸上,就像是在替诗人哭泣一样,这里透露出一种哀愁与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远方和历史的一种眷恋和追思。"鸿雁纷南翔,游子北入燕":大雁飞向南方,而诗人却要往北方去,这里有着明显的别离与孤独之感。

"平楚渺四极,雪风迷远天":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景象,同时也强调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和遥远。

最后几句则是对历史的回顾与个人志向的表达。"昔闻济上军,又说汶阳田":这里提及了历史上的战役和特定的地点,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去事件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我今履其地,吊古怆苍烟":诗人站在这些历史遗迹上,对那些已经逝去的往事感到无限的感慨。"吊"字用得非常好,既包含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也表达了一种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无力和悲哀。

"男儿欲了事,长虹射寒泉":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一种展望。虽然外在环境给予了许多压迫,但诗人内心中仍有着一股坚定不移的力量,希望能够完成自己的事业,像那射向寒冷泉水中的长虹一样,坚强而又明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事件的描绘,以及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沛歌

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

至今尚想见,虹光照人寰。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

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

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

卢王旧封地,今日殽函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泸州大将第四

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

高人忧祸胎,感叹亦歔欷。

形式: 五言绝句

皂盖楼

一水楼台绕,半空图画开。

蜗涎行薜荔,雀影上莓苔。

碧落人千载,青山酒一杯。

晚烟看不尽,待月却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社稷第一

南极连铜柱,煌煌太宗业。

始谋谁其间,风雨秋一叶。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