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歌

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

至今尚想见,虹光照人寰。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

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

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

卢王旧封地,今日殽函关。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秦朝失去天下,刘邦显现帝王之姿。
王侯将相,皆出自于沛县的徐、济地区。
那时众多英雄崛起,四方弥漫王者之气。
至今仍能想象,那彩虹般的光芒照耀人间。
我穿越千年而来,凭吊古迹泪水涟涟。
白云飘过荒草,芒砀山隐约可见。
黄河雄伟壮丽,向南而去不再回头。
这才明白盈亏更替,天道就像循环往复。
卢王昔日封地,如今变成了崤函关。

注释

鹿:比喻天下或帝位。
丰沛:指刘邦出生地。
龙颜:形容帝王之相。
徐济:古代地名,指沛县附近。
四海:天下。
虹光:象征帝王的威严。
吊古:凭吊古人或古事。
芒砀山:汉高祖刘邦起义之地。
盈虚:盈满和亏损,比喻事物的兴衰变化。
天道:自然法则或命运。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天祥所作,名为《沛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英雄兴亡的深刻思考。

“秦世失其鹿”起始句便引入了历史的宏大景象,指的是秦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统治力量衰弱,最终导致天下大乱,这里的“鹿”喻指国家政权的不稳固。接下来,“丰沛发龙颜”则描绘出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英勇斗争的情景,展现了英雄人物的非凡气概。

“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表达的是古代豪门世族多聚集于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和济水流域,这里暗示了历史上权力更迭的中心区域。诗人通过这些地名,强调了英雄人物与政治变革之间的密切关系。

“当时数公起,四海王气闲”则是指汉初刘邦等几位英雄豪杰并起,各自占据一方,展现出当时群雄并立、天下分裂的局面。然而,这种局势最终在汉朝建立后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至今尚想见,虹光照人寰”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无限怀念和向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美好景象的留恋之情。这里的“虹光”形容的是那些英杰人物所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照亮了后世的人心。

“我来千载下,吊古泪如潸”则是诗人的自述,他将自己置于千年之后,对着历史上的兴亡变迁而感慨万分,不禁涌出同情之泪。这里的“吊古”即是追怀古人、悼念历史。

接下来的“白云落荒草,隐隐芒砀山”则描绘了一种荒凉萧瑟的自然景象,通过这种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英雄末路和时代变迁的感慨。这里的“芒砀山”是指古代的一个地名,今天已经不易考证,但在诗中它增添了一种荒凉的气氛。

“黄河天下雄,南去不复还”这一句通过黄河这条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河流来强调其壮阔与不可逆转的特性。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这里“南去不复还”则是指英雄人物一旦离去,就如同黄河水向南流去,不再回头,表达了对历史英雄永逝的无奈。

最后,“乃知盈虚故,天道如循环”诗人通过这两句总结出历史兴衰更替、盛极必衰的铁律,以及宇宙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的哲理。这里“盈虚故”即是指世事无常,一切成就和辉煌最终都会归于平淡,而“天道如循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周期性变化的认知。

“卢王旧封地,今日殽函关”这两句诗通过对古代帝王封疆的回忆,以及今天这些地方已成废墟,来强调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主题。这里的“卢王”指的是历史上某些被封为王者的地域,而“殽函关”则是一种荒凉、废弃之意。

整首诗以沛县为中心,穿插了中国古代从秦汉到宋朝的历史变迁,通过对英雄人物和时代更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亡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变化。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泸州大将第四

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

高人忧祸胎,感叹亦歔欷。

形式: 五言绝句

皂盖楼

一水楼台绕,半空图画开。

蜗涎行薜荔,雀影上莓苔。

碧落人千载,青山酒一杯。

晚烟看不尽,待月却归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社稷第一

南极连铜柱,煌煌太宗业。

始谋谁其间,风雨秋一叶。

形式: 五言绝句

纸帐

纸帐白如雪,上有坐客影。

一白不自由,黑光荡无定。

人倦影已散,依然雪花莹。

须臾秉烛眠,相忘心目静。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