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雠古史二首(其二)

貌从周孔讥诬伪,臆断诗书悉抵梧。

悟鉴精明原本末,讨穷商略较锱铢。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

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的《校雠古史二首(其二)》。诗中,作者以批判和辨析的态度,表达了对古代文献真伪的严谨考校。"貌从周孔讥诬伪"一句,指出表面遵循儒家经典但实则可能有误的风气,批评了那些随意曲解或伪造历史的行为。"臆断诗书悉抵梧"进一步强调了不应仅凭主观臆测解读古籍,而应深入探究其真实含义。

"悟鉴精明原本末",诗人倡导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分辨事物的本末,即理解事物的根本和细节。"讨穷商略较锱铢"则表明他对学术研究的精细入微,如同衡量微小的财物一样,一丝不苟。

"所存偶免随秦火,不喻遗忘笑汉儒",提及秦朝焚书的历史,暗示古代典籍幸存不易,而有些学者对于已失传的知识却不知晓,甚至嘲笑那些试图保存和理解的人。

最后两句"理胜凛然词旨达,知音傥遇圣人徒",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理解和欣赏古史之人的期待,认为只有具备深刻道理和清晰表达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知音,与圣人相媲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籀对学术严谨态度和对历史研究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知识传承者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323)

苏籀(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校雠古史二首(其一)

炎牺分纪到先秦,散脱前闻待发明。

处士妄谈纷战国,专门阿党蔽西京。

尘沙涤荡川归海,故实符同史与经。

梦奠老人遗意得,摩天巨刃不留行。

形式: 七言律诗

耕者得古玉指环一首

百世繁华堕劫灰,凄凉断簪并擘钗。

淑颜窈窕亦尘土,指环耕出田中来。

野人辛勤务稼穑,两手龟拆辟草莱。

未知此环竟安用,但讶光采尤奇瑰。

王孙捉麈不辨玉,手面膏拭无纤埃。

柔荑纤纤擢绀袖,五云书势高崔嵬。

金拨收声饫犀箸,冰遏红牙诚妙哉。

指环不肯贫家售,东邻女贫人道丑。

巧梳堕马长扫眉,五色纴针工组绣。

古人制器知为谁,今时岂乏春风手。

春葱银甲深藏袖,偕老赋诗须我友。

形式: 古风

偶成二绝(其二)

延陵乃有能诗鉴,子路犹为少读书。

习气未忘番简册,白头稽古不应愚。

形式: 七言绝句

晚秋一首

曩间夏历标花候,粗尔陶巾漉酒卮。

仿拟尘编谈世谛,何人才刃趁时机。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