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奈我所安何,无烦问所过。
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
京国昨宵梦,边城几日歌。
功名误男子,必使愧云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奈我》,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功名的反思。首句“奈我所安何”直抒胸臆,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困惑,不知何处可以安身立命。接下来的“无烦问所过”,暗示了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淡漠,不愿过多追忆。
“潮声云外散,花色醉中多”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醉意的画面,潮水声在远方消散,花色在醉眼中显得更加斑斓,诗人借景抒情,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逃避现实的心境。
“京国昨宵梦,边城几日歌”通过回忆京城的梦境和边城的歌声,展现了诗人对繁华与边塞生活的对比,可能暗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功名误男子,必使愧云萝”点明主题,诗人认为追求功名是对男子的一种误导,这让他感到愧对隐居山林、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的深深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心境的描绘,揭示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抉择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不详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博物张公适圣神,经营佐国不谋身。
一枪采撷朝林下,八骏遨游暮海滨。
诗就秦州宁独乐,政成周道要相亲。
败军污蔑谁哀念,敢谓勤渠问解巾。
建康庾令岂多愁,未识皇恩覆九州。
初讶单于陵大汉,重惊猃狁犯宗周。
今朝不见安边策,前日空多定远侯。
江海张公漂泊久,即看谠议动前旒。
先后客无约,寒窗注夕阳。
纵谈香柏子,孤兴饮松黄。
不道仇池远,唯迎至日长。
于焉岂易得,回首即他乡。
洛下书生誉,秦川公子豪。
飘零诸老恨,肮脏此生劳。
病卧分丹剂,魂游问室皋。
当时蛮纸在,絮酒共萧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