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纷纷衿佩止时文,竞巧趋新做日程。

一试奔驰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间情。

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

所用是人行是学,不知何日可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各种华丽的服饰不再流行,大家都在追求新颖的日程安排。
全国的才子们争先恐后地展示才华,经历三年的世态炎凉感受人间冷暖。
清朝时期不允许人心败坏,学子们并不清楚科举之荣耀实为天赐的爵位。
评判只看人的品行和学问,但何时才能实现社会的太平盛世呢?

注释

纷纷:众多。
衿佩:华丽的服饰。
止:停止。
时文:当时的流行风尚。
竞巧:争着展现巧妙。
趋新:追求新颖。
做日程:安排日常事务。
奔驰:争相展示。
天下士:全国的才子。
三年:历时多年。
冷暖:世态炎凉。
清朝:指清代。
人心坏:人心败坏。
天爵荣:天赐的爵位(科举成功)。
所用:所依据的。
行是学:品行与学问。
升平:太平盛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士子们投身于科举考试的热闹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科举成功的重视和期望。"纷纷衿佩止时文,竞巧趋新做日程"表达了士人们为了赶上时代潮流,不断学习、准备新的知识,以便在考试中脱颖而出。"一试奔驰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间情"则展示了科举对个人命运的巨大影响,一次考试的成败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而这种成功与失败又是社会普遍现象。

"清朝不许人心坏,举子安知天爵荣"这两句强调了国家对于人才选拔严格要求和重视,以及科举成功者所获得的荣誉。最后一句"不知何日可升平"表达了诗人对未来能否实现自己理想、得到社会认可的期待与不确定性。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士子们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这种追求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压力和个人情感。

收录诗词(454)

王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宋宁宗庆元三年,卒于度宗咸淳十年,年七十八岁。少慕诸葛亮为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 字:会之
  • 籍贯:婺州金华
  • 生卒年:1197-1274

相关古诗词

迷道有感次韵

未识大安道,行行多路岐。

人言讹近远,山路倍嵚巇。

自有康庄处,多因便捷移。

我今知堠子,万里不须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马秋山寄友人

赤城千古一东湖,谁肯重开太极图。

要得斯文传气脉,定须吾党立规模。

圣贤不尽七分易,天地长存三字符。

念念服行方是学,莫将枝叶费工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金华赵宰二首(其二)

六龙潜处起宗英,来作金华有脚春。

人被抚摩称是佛,事归听断果如神。

忍看凫舄双飞去,趁得葭灰一点新。

近世柏台冠豸者,多求作邑有声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金华赵宰二首(其一)

弦歌声里一瓢安,士友催诗送长官。

律己十分无可议,爱民一念未尝寒。

更知耐事如公少,留取清名作样看。

百姓越疆归令问,恩流职外此尤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