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孝祥所创作,名为《虞美人·其三》。诗中通过对春日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雪消烟涨清江浦":这里的“雪消”意味着冬天已经过去,而“烟涨”则是指春天水汽氤氲,江边景色呈现出一片生机。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便为全诗设定了一个温暖而又略带哀愁的基调。
"碧草春无数":这句话强化了春日江边的生动画面,“碧草”指的是绿色的草地,而“春无数”则是说春天的景色无法计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江南几树夕阳红":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晚霞下的江南风光图。“几树”指的是稀疏的几棵树,而“夕阳红”则是那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黄昏时分。诗人的情感开始透过景物的描述渐渐显现。
"点点归帆吹尽、晚来风":这里,“点点归帆”意味着远处船只渐渐收帆返航,而“吹尽、晚来风”则是那随着黄昏时分而来的微风,似乎带走了所有的繁华与喧嚣,只留下诗人独自的沉思。
"楼头自擪昭华管":这句话中的“我已无肠断”隐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已经被情感深深触动,无言以对。这里的“楼头”可能是指诗人所处的高处,而“自擪昭华管”则是指诗人独自一人,拿起乐器(昭华管)轻抚着弦。
"断行双雁向人飞":这句话描绘了两只野鸭在空中翱翔的景象,“断行”意味着它们的叫声随风飘散,而“双雁向人飞”则是那两只野鸭似乎正向诗人这里飞来,增添了一份亲切感。
"织锦回文空在、寄它谁":最后一句,“织锦回文”可能指的是诗中所蕴含的深意或美好词藻,但却“空在”,即是说这些情感和美景终究无法传达给远方的人。末了的“寄它谁”则更显得无奈与孤独,似乎是在问,这些思念该寄托给谁呢?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江边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乐器的抚摸声响,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情感。诗人在美好的自然风光中,却无法摆脱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张孝祥精湛的文字功夫,也透露出了他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