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泠咫尺是天涯,喜汝从予江上槎。
两度陶朱思返越,百年张俭竟无家。
乡关恨届钻榆节,里巷羞乘广柳车。
壮士不还仍远去,江东兄弟漫咨嗟。
这首诗以"西泠咫尺是天涯"开篇,描绘了诗人与故人虽近在咫尺,却仿佛身处两个世界的情感。"喜汝从予江上槎"表达了诗人对故人能跨越江面而来相见的喜悦,如同乘坐木筏而来。接下来的诗句"两度陶朱思返越,百年张俭竟无家"借用了陶朱公范蠡和张俭的典故,暗示故人或许也像他们一样,历经沧桑,流离失所。
"乡关恨届钻榆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而"里巷羞乘广柳车"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故人境遇的同情,暗示其可能落魄到只能乘坐简陋的交通工具。最后两句"壮士不还仍远去,江东兄弟漫咨嗟",诗人感慨壮志未酬的故人选择继续漂泊,江东的兄弟们也只能徒然叹息,充满了对友人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不详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自辞濠上寻中散,曾在梁园赋《子虚》。
入世已无操瑟想,闻君尚有带锄书。
东田秋到花开后,西浦人逢落雁初。
只道乘风应万里,相看犹是旧蒿芦。
渐觉铅华尽,谁怜憔悴新。
与余同下泪,只有镜中人。
玉殿金釭晚色新,殿前少使绣麒麟。
夜来恐索长门锦,要赐平阳歌舞人。
燕台北望蓟城山,饮马城边驱马还。
前度锦车休出塞,将军近在草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