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杂咏(其二)

看山有所得,日暮聊为文。

厌听舟人子,村语徒纷纷。

酝酿非素乐,典坟愤所忻。

万谋窘一字,迫如临三军。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行役杂咏(其二)》。袁枚以旅行中对山景的独特感受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舟夫闲聊的厌倦和对学问深思的专注。"看山有所得"描绘了诗人观察自然时的领悟,而"日暮聊为文"则反映出他在傍晚时分借写作来整理思绪。"厌听舟人子,村语徒纷纷"表达了对舟夫日常琐碎言语的不耐烦,更倾向于沉思于学问的深度。

"酝酿非素乐,典坟愤所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学术研究的热情,他享受沉浸在经典文献中的喜悦,而非简单的娱乐。"万谋窘一字,迫如临三军"形象地描述了他在创作时字斟句酌,如同面临重大军事决策般的慎重与压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袁枚作为文人对学问的热爱和严谨态度,以及在旅途中寻求精神寄托和思考人生哲理的情怀。

收录诗词(95)

袁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字:子才
  • 号:简斋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16-1797

相关古诗词

行役杂咏(其三)

无心推篷看,不意与月近。

欣然卧以观,星尽惟斗柄。

始之肌肤寒,久乃心肝映。

白云如覆被,人面渐贴镜。

万里湛清华,九天涵绿净。

狂痴不能还,吾亦见吾性。

形式: 古风

行役杂咏(其四)

南游过楚江,西征临越甸。

当涂想分割,龙津忆征战。

或营酸枣台,或起明光殿。

平畛开歌舞,危巘收组练。

亡何岁似流,悲哉日似电。

白骨埋中原,朱扃罢华宴。

史册尚流播,山川灭闻见。

秦宫无遗瓦,汉苑少残箭。

荒烟废冢倾,衰草流萤遍。

黄云自南飞,白日但西暝。

闲寂窘游志,衰飒穷遐眷。

慨然至于今,叹者凡几遍。

平生豪横心,虽悟不得遣。

形式: 古风

登华山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厓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形式: 古风

晚宿净名寺步铁障城认一线天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

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

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

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

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