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净名寺步铁障城认一线天

游山惜寸阴,得暇即寻讨。

步入铁障城,城高天渐小。

打头洒珠玑,湿我缣单衣。

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

诸洞空中悬,道是猿猴宅。

颇有高人风,呼之不肯出。

踏湿两芒鞋,流连那肯回。

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袁枚游历山川的闲适与探索之心。他珍惜每一刻的光阴,只要有空闲就去探寻自然之美。首句“游山惜寸阴”表达了他对时间的珍视和对山水的热爱。接着,诗人来到"铁障城",城墙高耸,仿佛将天空都挤压得变小,形象生动。

行走间,诗人感受到如珠玑般的水滴洒落,打湿了他的衣裳,这并非大雨,而是山间雾气形成的细小水珠,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似雨恰非雨,濛濛山溜飞”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山间景色的湿润与轻盈。

诗人继续前行,注意到山洞悬挂在空中,仿佛是猿猴的居所,暗示着山的奇特与神秘。他想象中有高人隐居其中,却无法唤出,增添了山中仙踪的神秘感。诗人穿着芒鞋,尽管鞋子被雨水打湿,仍流连忘返,沉浸在这片美景之中。

最后,诗人笔触转向夜色,"一线天未过,一线月又来",形象地描绘了狭窄的山路尽头,月亮从天边一线升起的景象,给人以深远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同时也寓含着诗人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袁枚游山时的兴致盎然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95)

袁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字:子才
  • 号:简斋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16-1797

相关古诗词

至黄厓再登文殊塔观瀑

黄厓天上生,对面作浪起。

我头不敢仰,诚恐浪压己。

岂知下望深,青天反作底。

山外有山立,山内有山倚。

颇类人衣裳,幅幅有表里。

忽然暴雨来,人天一齐洗。

避登千寻塔,正对一条水。

瀑布从高看,匹练更长矣。

始知开先寺,相离咫尺耳。

只为绝巘遮,纡行十余里。

形式: 古风

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

泱泱天大风,谁知生此洞。

古剑劈山开,千年不合缝。

我身伛偻入,风迎更风送。

折腰非为米,缩脰岂畏冻。

偶作謦欬声,一时答者众。

䃂散非扣钟,弇郁类裂瓮。

奥草挂绵络,阴冰凝螮蝀。

游毕再登高,出洞如出梦。

一筇偃又竖,两目阑复纵。

远山亦献媚,横陈怪石供。

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

底事急归来,云湿衣裳重。

形式: 古风

水西亭夜坐

明月爱流水,一轮池上明。

水亦爱明月,金波彻底清。

爱水兼爱月,有客登西亭。

其时万籁寂,秋花呈微馨。

荷珠不甚惜,风来一齐倾,露零萤火湿,屟响蛩语停。

感此玄化理,形骸付空冥。

坐久并忘我,何处尘虑撄。

钟声偶然来,起念知三更。

当我起念时,天亦微云生。

形式: 古风

雨后步水西亭

雨气不能尽,散作满园烟。

好风何处来,荷叶为翩翩。

群花浴三日,意态柔且鲜。

幽人倾两耳,竹外鸣新泉。

啁啁一鸟歇,阁阁群蛙连。

暝色起乔木,断虹媚远天。

蜗过有残篆,琴润无断弦。

凭阑意清悄,与鸥相对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