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鸿儒的《转应曲》描绘了一幅秋夜寂静的画面。"金井,金井,梧叶银床露冷",通过金井和梧叶的意象,暗示了清冷的秋夜,露水打湿了银色的井栏,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千门万户砧声"则以远处传来的捣衣声,增添了季节更替和人们思乡的情感。"北斗城头月明",明亮的北斗星下,城头的月光洒落,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和远方的辽阔。
"明月,明月,偏照旅人华发",这里的"明月"重复出现,强化了月光对孤独旅人的特别关注,"华发"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漂泊者的沧桑。整首诗以月光和砧声为线索,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