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潘稼堂简讨二首(其二)

去是新秋来是冬,一年踪迹岭云中。

犹同遁世人无闷,独有名山路未穷。

采砚每逢蕉叶白,买舟频系荔支红。

罗浮括入归囊里,曾否江门梦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潘稼堂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以四季更迭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去是新秋来是冬,一年踪迹岭云中”描绘了一年四季在山岭云雾中的流转,隐喻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自己与友人潘稼堂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同四季轮回,历久弥坚。

颔联“犹同遁世人无闷,独有名山路未穷”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将自己与友人比作遁世者,表达了他们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状态,同时强调了探索未知、追求精神满足的决心。这里的“名山路未穷”既指自然之路的探索,也暗含了对人生道路的不断追寻。

颈联“采砚每逢蕉叶白,买舟频系荔支红”则通过具体的活动——采砚(可能是指收集或创作诗歌)、乘船(可能象征着旅行或探索)以及与自然界的互动(如遇到白色的芭蕉叶、红色的荔枝),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尾联“罗浮括入归囊里,曾否江门梦钓翁”以罗浮山(古代文人常以此地为隐居之地)和江门(可能指友人居住的地方)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将对自然和友情的回忆收入囊中,仿佛在心中保留了与友人的美好时光。最后一句“曾否江门梦钓翁”则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与友人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

收录诗词(1900)

陈恭尹(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 字:元孝
  • 籍贯: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
  • 生卒年:1631 ~1700

相关古诗词

送潘涵观之潮阳二首(其一)

郭中犹积暑,江上已重阳。

不惜人千里,其如水一方。

篇章添采菊,消息迩维桑。

亦是淹留地,无忘寄八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潘涵观之潮阳二首(其二)

三年珠海客,怀抱几曾开。

此日人将别,高天雁正来。

边风过细柳,羌笛思残梅。

帷幄堪前箸,宁唯草檄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登镇海楼

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

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

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

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先司马韵寄吴尔景

月下论诗夜不眠,鲤庭同试凤山泉。

平陵歌入千秋史,头白门人说往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