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龚如逸赴南康学正

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

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

弄乌綵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

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送龚如逸赴南康学正》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秋风中送行的场景,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联“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开篇即以秋风起兴,形象地描绘出送别时的景象,如同千里之遥的秋风,将友人的行舟送向远方。同时,以“儒冠”和“俎豆”点明友人身份为学者,身处学术的殿堂之中,充满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运用典故,鹿洞和庐山均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圣地,这里以“无鹿洞”和“少庐山”表达对友人学问高深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南康学正职位的肯定,认为其将能在此地传播美好的教育理念,如同鹿洞和庐山一样,成为一方学术的高地。

颈联“弄乌綵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描述了友人离别与归来的场景。友人身着乌彩服,三年后才得以再次相见,而今却仅一日便要返回,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离别的不舍。这里的“乌彩服”可能指的是官服,暗示友人即将开始或结束一段公务生涯。

尾联“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以“渤海”象征友人家族的深厚底蕴,“家声”指家族的名声,“衢云”则比喻友人前路的广阔与充满挑战。此句既是对友人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其个人努力的鼓励,希望他能够继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知识、教育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327)

刘诜(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 字:桂翁
  • 号:桂隐
  • 籍贯:吉安庐陵
  • 生卒年:1268—1350

相关古诗词

和许山立见寿

两袖秋风酒一中,浩歌无复问穷通。

极知白发形如木,谩忆青年气搏丛。

随意文章逃俗谤,可人谈笑有君同。

平生最是钟情处,明月娟娟水馆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萧孚有约诸贤登高遂访青龙寺午至桂溪桥饮于小庵晚登庵后山藉草松下浩歌痛饮举酒酹野坟又呼樵童为山歌行者属目赋诗

朝寻古寺石齧屦,暮上崇丘风掠冠。

狂饮眼看红日尽,高歌声入碧云寒。

乱峰犹作太古色,野墓不知游客欢。

何必龙山为故事,赋诗留与后人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彭叔和和余九日诗次韵

共醉黄垆无吕安,重阳谁与正纱冠。

百年风雨鸣蛩晚,万里江山老雁寒。

陶令凄凉惟菊对,杜陵潦倒奉人欢。

城西赖有彭居士,来往真能耐久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题翠屏晚对斋

幽居缥缈出修林,读易焚香坐夕阴。

归鸟不知元化役,青山俱是古人心。

鳌峰云散天如画,玉峡风来树亦琴。

用世驱驰成底事,始知一静抵千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