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代诗人刘诜的《送龚如逸赴南康学正》以送别为主题,描绘了秋风中送行的场景,以及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联“秋风千里送飞帆,又戴儒冠俎豆间”,开篇即以秋风起兴,形象地描绘出送别时的景象,如同千里之遥的秋风,将友人的行舟送向远方。同时,以“儒冠”和“俎豆”点明友人身份为学者,身处学术的殿堂之中,充满了对知识与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美教古来无鹿洞,清游天下少庐山”,运用典故,鹿洞和庐山均为古代著名的教育圣地,这里以“无鹿洞”和“少庐山”表达对友人学问高深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南康学正职位的肯定,认为其将能在此地传播美好的教育理念,如同鹿洞和庐山一样,成为一方学术的高地。
颈联“弄乌綵服三年别,骑马青衫一日还”,描述了友人离别与归来的场景。友人身着乌彩服,三年后才得以再次相见,而今却仅一日便要返回,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离别的不舍。这里的“乌彩服”可能指的是官服,暗示友人即将开始或结束一段公务生涯。
尾联“渤海家声元有旧,衢云努力更追攀”,以“渤海”象征友人家族的深厚底蕴,“家声”指家族的名声,“衢云”则比喻友人前路的广阔与充满挑战。此句既是对友人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对其个人努力的鼓励,希望他能够继续前行,不断追求更高的成就。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知识、教育和家族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