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元代文人刘诜在重阳节与友人登高赏景的畅游经历。从早晨开始,他踏着被石头咬破的鞋子,前往古老的寺庙,傍晚时分,他又登上高丘,感受风吹过头顶的凉意。诗中提到的“狂饮”和“高歌声”,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以及与友人共享美酒佳肴的欢乐场景。
“乱峰犹作太古色,野墓不知游客欢”这两句,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乱石嶙峋的山峰依然保持着远古的风貌,而荒冢中的野墓却见证了无数游客的欢声笑语,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在这里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最后,“何必龙山为故事,赋诗留与后人看”一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思考,认为不必拘泥于过去的传统,而是应该通过创作诗歌来记录当下,留给后人以精神的传承。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友情与欢乐,更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