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回文

霜盘玉隐倒团金,迥水秋天碧夜侵。

光掩半扉寒夜永,影分疏竹翠轩深。

长空远岫归云捲,古木高风浥露沉。

凉袂客愁应梦楚,长城晓角夜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霜白的圆盘上,玉质的月亮倒映着金色的光辉,秋夜的湖水清澈如镜,浸染着碧绿的夜色。
月光洒落半扇门扉,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稀疏的竹林和深深的翠色轩窗在月光下形成光影交错。
高远的天空中,归巢的云朵卷起,古老的树木在清风中摇曳,露水沉静地落下。
穿着凉爽衣物的旅人,心中的愁绪恐怕会化为梦境,长城边的晨角声在夜晚悲凉地响起。

注释

霜盘:形容霜白的盘状物。
玉隐:玉质的月亮。
迥水:清澈的湖水。
碧夜:碧绿的夜晚。
光掩半扉:月光洒落半扇门。
寒夜永:寒冷且漫长的夜晚。
疏竹:稀疏的竹林。
翠轩:翠绿色的轩窗。
归云:归巢的云朵。
浥露:被露水打湿。
凉袂:凉爽的衣袖。
客愁:旅人的愁思。
梦楚:化为梦境。
长城晓角:长城边的早晨号角。
悲吟:悲凉地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月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精炼,每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

"霜盘玉隐倒团金"一句,以鲜明的比喻将秋月比作露水凝结成的冰冷玉盘,将其倒映在清澈如洗的溪流之中,既描绘了秋夜的宁静,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凉。

"迥水秋天碧夜侵"则是对秋夜景色的进一步渲染,水面如同一块巨大的碧玉,秋夜的阴影正悄然蔓延开来,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光掩半扉寒夜永"通过对月光与门扉间若隐若现关系的刻画,传达出诗人在深夜中对远方故土的无限思念。"影分疏竹翠轩深"则是对月下景象的细腻描绘,将竹影与宫殿联系起来,不仅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幽深。

"长空远岫归云捲,古木高风浥露沉"两句,通过对远山云卷和古树风声的描绘,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意境。这里的“归云”、“浥露”都传递出一种深邃而又淡定的情感。

"凉袂客愁应梦楚,长城晓角夜悲吟"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心声。秋夜的凉意,与远方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而“长城晓角”则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和个人的渺小,诗人在其中发出悲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与抗争。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刻画,以及对故乡思念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饮酒.不寐

不寐苦长夜,起看天未明。

疏星微占晓,宿雾冷遮晴。

人逐秋风老,事随朝日生。

南飞多过雁,早寄靖边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饮酒.多病

茗碗醒昼寝,粥盂供晚餐。

支离惭受粟,拓落笑为官。

幡影伽蓝古,铃声窣堵寒。

病多闲步屐,犹可据征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饮酒.怀远

去年别怀玉,山净觉秋高。

岁月频思梦,江湖多怨涛。

无书寄风翼,有鬓着霜毛。

独立寒汀暮,忘言正郁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饮酒.临海观望

指极分南北,观澜混浊清。

荡胸金饼上,觌面玉绳横。

洲渚平沤发,风云一噫生。

神山端可往,九万作宽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