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者朝见后归山

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

天马难将朱索绊,海鳌宁觉碧涛宽。

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

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暂且跟随文卷拜见皇宫,他的风度超然,对汉朝官员不屑一顾。
即使是天马也难以被红色的缰绳束缚,大海中的巨鳌怎会察觉碧波的浩渺。
在松坛的月光下,他以酒为友,书籍则是他精神世界的乐趣。
神鼎中的龙虎图腾已经平静,一股真气从云霄直冲而出。

注释

蒲帛:古代书写材料,这里指文卷。
金銮:宫殿名,代指皇宫。
萧洒:形容举止潇洒,不拘小节。
汉官:指汉朝的官员。
朱索:红色的缰绳,象征权力或束缚。
海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或大鳖,象征力量和自由。
松坛:道教中的仙人修炼之地,此处可能指诗人的精神寄托。
竹箧:竹编的小箱子,常用来装书信或书籍。
教外:超出世俗教育或知识范围之外。
神鼎:象征吉祥或神秘力量的器物。
龙虎伏:龙虎图案静止,可能指神秘力量的平衡或内敛。
真气:道家术语,指内在的精神力量。
云端:天空之巅,象征极高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士早晨去朝廷谒见,傍晚返回山中修行的情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道士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状态。

"暂随蒲帛谒金銮,萧洒风仪傲汉官。" 这两句写出了道士初到朝廷时的情景,他穿着简陋的蒲衣,去觐见尊贵的金銮(可能指皇帝或高官),其气质不凡,与一般官员不同。

"天马难将朱索绊,海鳌宁觉碧涛宽。" 这两句则描写道士返回山中后的情景。天马即仙马,比喻道士的精神状态已经超脱了尘世;朱索绊指的是红色的缰绳,用来比喻俗世的羁绊,道士已难以被这些羁绊束缚。海鳌(可能指海中之龙)宁觉碧涛宽,则表达了道士返回山中后心境的平和与自由。

"松坛月作尊前伴,竹箧书为教外欢。" 这两句写出了道士夜晚在松坛上赏月,与自然为伴;而竹箧(竹制的箱子)内放着经书,用以传授外界的朋友或弟子。这表明了道士不仅自己修行,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

"神鼎已乾龙虎伏,一条真气出云端。"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神鼎指的是用来炼丹的鼎,已乾意味着修行已经达到了顶峰;龙虎伏则象征着力量与勇气的驯服;一条真气出云端,则表明道士通过修行,已经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真气通达,连通天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道士在世俗与山林之间的自由穿梭,以及他们追求高远精神境界的生活。

收录诗词(32)

殷文圭(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桂郎,一说又名举(见《宋类苑》 [2] )。初居九华,刻苦于学,所用墨池,底为之穿。与杜荀鹤、顾云友善。能诗,著述甚富。有《登龙集》、《冥搜集》、《从军稿》等,惜多散逸。子殷崇义,仕南唐,亦以诗文名世

  • 字:表儒
  • 籍贯:池州青阳
  • 生卒年:?~920年

相关古诗词

寄广南刘仆射

战国从今却尚文,品流才子作将军。

画船清宴蛮溪雨,粉阁闲吟瘴峤云。

暴客卸戈归惠政,史官调笔待儒勋。

汉仪一化南人后,牧马无因更夜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贺杜荀鹤及第

一战平畴五字劳,昼归乡去锦为袍。

大鹏出海翎犹湿,骏马辞天气正豪。

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

由来稽古符公道,平地丹梯甲乙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题友人庭竹

丛篁萧瑟拂清阴,贵地栽成碧玉林。

尽待花开添凤食,可怜风击状龙吟。

钿竿离立霜文静,锦箨飘零粉节深。

何事子猷偏寄赏,此君心似古人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吴中陆龟蒙山斋

万卷图书千户贵,十洲烟景四时和。

花心露洗猩猩血,水面风披瑟瑟罗。

庄叟静眠清梦永,客儿芳意小诗多。

天麟不触人间网,拟把公卿换得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