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李伯时画马赞》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是对画家李伯时(伯时)画马技艺的高度赞扬与欣赏。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李伯时画技的赞美,还融入了对苏轼(东坡)的引用,以及对其他艺术家如曹、韩、少陵(杜甫)的比较,以此来突出李伯时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地位。
诗中“饮不以鼻,投不以趾。虽梦亦然,理自应尔”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李伯时在绘画时的专注与精准,仿佛连梦境都遵循着这样的原则,体现了其技艺的高超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接下来,“吾师东坡,尝有是语”一句,直接引用了苏轼的话,表明了对苏轼艺术见解的认可,并将李伯时的艺术成就与苏轼相提并论,进一步提升了李伯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天机所同,惟伯时父”则强调了李伯时在艺术创作上与天性相通,独树一帜,无人能及。而“东坡形容,伯时位置”则是对二人艺术风格的对比与融合,暗示了李伯时在艺术道路上的独特定位。
最后,“曹韩少陵,俱落第二”一句,通过比较李伯时与曹、韩、杜甫等古代文豪在艺术领域的地位,突出了李伯时在绘画艺术中的卓越成就。同时,“吾私淑诸,限隔九泉”表达了诗人对李伯时艺术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已逝去的遗憾,但又坚信艺术精神可以超越生死,永存于世。
整首诗通过对李伯时画马技艺的赞美,以及与历史名人的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李伯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