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林尧华的《去榆次县作》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首句“敝庐风雨足苔矶”写出了诗人寓居之处简陋而充满自然气息,风雨中青苔滋生,暗示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次句“句漏寻砂觉昨非”暗含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句漏可能指的是寻找矿砂,诗人意识到过去的追求或许并非初衷。
第三句“菱米有租充石鼎,荃丝为布剪山衣”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以简单粗朴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菱米和荃丝象征着清贫但满足的生活。第四句“诗情独往蚕抽茧,酒兴频年鹢退飞”则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独自创作时的专注与情感的沉淀,以及在岁月流逝中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尾联“闻道闽南开市舶,过江通印子鱼肥”描绘了远方闽南的繁荣景象,市舶贸易的开放让诗人想象到江对面的鱼市热闹,印子鱼肥美,流露出对远方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物产的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又有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