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驰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

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

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

温池下绝涧,栈道接危峦。

拓地勋未赏,亡城律讵宽。

有月关犹暗,经春陇尚寒。

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

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翻译

策马渡过干涸的河床,水流虽深但马儿难以渡过。
前方遇见华丽的使者车辆,都护大人正在楼兰之地。
轻骑兵仍紧勒马缰,疑兵之计还未解除鞍鞯。
温暖的温泉位于深涧之下,栈道蜿蜒通向险峻山峦。
拓地的功绩尚未得到奖赏,失陷之城的法规岂能宽容。
月光下的边关依旧阴暗,春天的陇右仍然寒冷。
乌云遮蔽,连身影也难以辨认,冰封的河水听不见流水声。
思念你却无法相见,姑且以此来表达我的一点心意。

注释

驰马:策马疾驰。
干:干涸。
锦车使:装饰华丽的使者车辆。
都护:古代官职,边境地区的军事长官。
楼兰:古代西域地区的一个国家。
衔勒:勒住马缰。
疑兵:故意布设的迷惑敌人的假象。
温池:温暖的泉水。
危峦:高峻的山峰。
勋:功勋。
亡城:失陷的城市。
陇:古代地名,今甘肃一带。
云昏:乌云密布。
冰合:冰面冻结。
怀君:思念你。
报一餐:表示微薄的心意或款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边塞地区的艰苦经历和深切怀念。开篇"驰马渡河干,流深马渡难"两句,通过对比平坦的河岸与深险的河流,形象地表达了渡河之难,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

"前逢锦车使,都护在楼兰"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河岸到达了一处城堡或要塞的地方。"轻骑犹衔勒,疑兵尚解鞍"表明战事频仍,即便是轻装的骑兵也还未能放松警惕,这里的"犹衔勒"和"尚解鞍"强调了战争氛围下的紧张与不安。

接下来的"温池下绝涧,栈道接危峦"两句,通过对比温暖的水源和险峻的山路,进一步描绘出旅途中的艰难与自然环境的恶劣。"拓地勋未赏,亡城律讵宽"则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感慨,可能是在叙述某些征服或战争后遗留下来的废墟和广阔的土地。

"有月关犹暗,经春陇尚寒"两句,则转入了季节描写,月光下的边关依然昏黯,而春天的长城路上仍旧冰冷,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传达出一种时间的静寂和情感上的孤独。

随后"云昏无复影,冰合不闻湍"两句,更深化了这种孤寂与静谧。天空中没有鸟影,河流结冰也听不到水声,这种描写强调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冷清。

最后"怀君不可遇,聊持报一餐"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在无法与亲人相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简单的一餐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这种无奈的情感在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战乱、孤独和怀念交织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31)

虞世南(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 四卷

  • 字:伯施
  • 籍贯: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
  • 生卒年:558年-638年7月11日

相关古诗词

赋得吴都

画野通淮泗,星躔应斗牛。

玉牒宏图表,黄旗美气浮。

三分开霸业,万里宅神州。

高台临茂苑,飞阁跨澄流。

江涛如素盖,海气似朱楼。

吴趋自有乐,还似镜中游。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赋得慎罚

帝图光往册,上德表鸿名。

道冠二仪始,风高三代英。

乐和知化洽,讼息表刑清。

罚轻犹在念,忽喜尚留情。

明慎全无枉,哀矜在好生。

五疵过亦察,二辟理弥精。

幪巾示廉耻,嘉石务详平。

每削繁苛性,常深恻隐诚。

政宽思济猛,疑罪必从轻。

于张惩不滥,陈郭宪无倾。

刑措谅斯在,欢然仰颂声。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从军行二首(其一)

涂山烽候惊,弭节度龙城。

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

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

凛凛严霜节,冰壮黄河绝。

蔽日卷征蓬,浮天散飞雪。

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

结发早驱驰,辛苦事旌麾。

马冻重关冷,轮摧九折危。

独有西山将,年年属数奇。

形式: 古风

从军行二首(其二)

烽火发金微,连营出武威。

孤城塞云起,绝阵虏尘飞。

侠客吸龙剑,恶少缦胡衣。

朝摩骨都垒,夜解谷蠡围。

萧关远无极,蒲海广难依。

沙磴离旌断,晴川候马归。

交河梁已毕,燕山旆欲挥。

方知万里相,侯服见光辉。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