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罗源汉的《宿石鼓书院》描绘了衡州石鼓山的独特风貌和历史遗迹。首句点出山势奇特,雁峰与石鼓相对,暗示着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诗人提及周宣王攻伐之事,强调石鼓山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书院的静谧与神秘,长松蔽日,神灵栖息,而古老的碑碣倾倒,引人怀古。
诗人转而提及李宽建亭的历史,秋草年年,风雨如故,增添了岁月沧桑之感。石鼓书院周围景色壮丽,十里人家炊烟袅袅,远山近树构成一幅生动画面。湘江碧波荡漾,蒸水环绕,犹如一块翠玉镶嵌在山间。
诗人以自身行旅之身,目睹石鼓书院的荒凉,荆棘丛生,尘土满目,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感慨。他询问关于合江亭的遗迹,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接着,诗人缅怀韩张两位先贤,他们的文章如金石般流传,但如今能读到的只剩斑驳苔藓和模糊的篇章,令人叹息。
小憩之时,夕阳西下,诗人登上危亭,感叹天地之狭,又反思文脉的传承。最后,夜幕降临,钟鼓催促归宿,秋山月色映照寒江,为诗篇画上宁静而寂寥的尾声。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历史变迁,展现了诗人对古迹的敬仰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