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昔年》,通过描绘昔日与友人贺老一同泛舟越溪的情景,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昔年寻贺老,同泛越溪航”,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人物,诗人与友人贺老在往昔的一次寻访中,共同乘船游览越溪,营造了一种悠远而温馨的氛围。
接着,“雨发千岩秀,风供五月凉”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春雨滋润着山岩,使得千岩万壑显得格外秀丽;夏日微风拂面,带来一丝凉意,让人心旷神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目因秦望断,心为禹祠伤”则转入了对历史与人文的思考。秦望山的壮丽景色让诗人驻足凝视,思绪万千;而禹祠作为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纪念地,引发了诗人对先贤功绩的感慨与敬仰,同时也可能暗含了对自身或时代某些缺失的反思。
最后,“闻道东湖地,新来足稻粱”一句,诗人转而关注现实,听说东湖地区如今粮食丰饶,一片繁荣景象。这一转变,或许寓意着对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