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阴得太初书

侵晨发毗陵,薄暮及江阴。

积雪明高原,归鸟喧前林。

孤舟风雨夕,大江云雾深。

遥遥越乡感,脉脉游子心。

美人隔江浦,寤寐安可寻。

情至物有合,离析领瑶音。

爱赏欣自古,慕群悲独今。

寄言狂歌客,一樽待吾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毗陵出发,傍晚抵达江阴的旅途景象。开头“侵晨发毗陵,薄暮及江阴”两句,简洁地勾勒出行程的起始与结束。接着,“积雪明高原,归鸟喧前林”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积雪映照着高原,归鸟在前林中喧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孤舟风雨夕,大江云雾深”则转向对夜晚行舟的感受,风雨交加的夜晚,江面云雾缭绕,孤舟在其中显得格外渺小,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壮阔并存的意境。诗人的情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起伏,“遥遥越乡感,脉脉游子心”,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身为游子的感慨。

“美人隔江浦,寤寐安可寻”一句,将情感进一步深化,美人似乎成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但又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追寻。“情至物有合,离析领瑶音”则体现了诗人对情感与自然、现实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即使面对分离与孤独,也能在心灵深处找到共鸣。

最后,“爱赏欣自古,慕群悲独今”表达了对古代诗人情感的共鸣以及对当今孤独处境的感慨,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当下情感状态的自我反思。“寄言狂歌客,一樽待吾斟”则是诗人对志同道合者的呼唤,希望在未来的相聚中分享这份情感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63)

殷云霄(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官员、诗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工科给事中,政事多务清简。明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偕同官疏谏,以峭直称。有志诗文,才情富赡,为“十才子”之一。撰有《石川集》四卷.

  • 字:近夫
  • 号:石川
  • 籍贯: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北台村)
  • 生卒年:1480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七月雨寿处州刘使君

括苍罗万山,土少石嵯峨。

地僻寡商贾,寻丈耕陂陀。

况值风尘起,逃亡今巳多。

存者悲徵税,行者泣负戈。

皇天久不雨,嗷嗷其奈何。

秋七月之交,阴云翳庭柯。

南山殷其雷,北山雨滂沱。

田家嗟有生,老稚抚其禾。

欣欣喜相语,兹雨理则那。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弟云霓北归(其一)

怀疴苦簿领,抱归心匪他。

中原犹虎豹,南国多风波。

菽水巳久旷,鸿雁各蹉跎。

冉冉岁云暮,悲怆将奈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送弟云霓北归(其二)

奈何冰雪时,子来慰我思。

相对乃非梦,拭泪问所知。

笑言陶佳月,登临赋新诗。

款曲踰三旬,倏忽成分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弟云霓北归(其三)

分离胡山阴,飞雨洒征衣。

靡靡万里途,念子复当归。

逝言为谁感,居情实自违。

游子身尚强,得以慰庭闱。

形式: 古风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