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新的一年里,时间还未到花开满径之时,却已在二月初惊现出草芽。白雪似乎也有些不甘落后于春天的脚步,它穿过庭院中的树木,仿佛化作飞舞的花瓣。诗人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春天与冬日之间微妙的交替,以及自然界中生命力与季节更迭的无声较量。
诗句“新年都未有芳华”设定了时间背景,是在新的一年伊始,当时光还未到花开满径之时。紧接着,“二月初惊见草芽”则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尽管时间尚早,但已能看到草木开始萌发的迹象。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诗,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雪一种急切之情。春天即将到来,而白雪似乎不甘心就此消逝,它通过庭院中的树木,化作“飞花”,与春日的生机竞相辉映。这既表达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强烈渴望,也反映出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向往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白雪和初生的草芽之间微妙关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自然界,以及诗人对于新生命萌发的热烈期待。
不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