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余春慢.慈仁寺双松。相传有清中叶重植,非渔洋诸老所题旧物。寺燬于庚子兵燹,松独无恙。社集分咏京师花木,召南拈得,以平生未睹为憾。偶偕访之,一已枯萎,盖昨岁栖止流民,爨湢所侵也,慨然同赋

佛国沧桑,仙根陵谷,太息树犹如此。

摊书客去,题障诗传,都付洛阳残记。

龙蜕何年复生,溜雨皴痕,拿云腾势。

纵苍髯非古,也曾亲见,贞元朝士。

凭吊劫火迷茫,梵香零落,栖鹤仅留孤翠。

空王殿宇,故国风烟,谁省眄柯深意。

门外垂杨送春,分到新阴,炊羹堂里。

任行吟、庭静清涛,凄影夕阳铺地。

形式:

鉴赏

这首《惜余春慢·慈仁寺双松》由清末近现代初的夏孙桐所作,描绘了慈仁寺内两株历经沧桑的古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松的坚韧与岁月的痕迹,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开篇“佛国沧桑,仙根陵谷”,以“佛国”和“仙根”象征古寺与古松的神圣与超凡,却在“沧桑”与“陵谷”的变化中显得格外悲凉。接着,“太息树犹如此”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古松历经岁月洗礼仍屹立不倒的敬佩与感叹。

“摊书客去,题障诗传,都付洛阳残记。”这里运用典故,将古松比作承载历史记忆的载体,暗示了古松见证了无数过往,如同洛阳城中的残垣断壁,记录着历史的片段。

“龙蜕何年复生,溜雨皴痕,拿云腾势。”诗人以“龙蜕”比喻古松的重生,通过“溜雨皴痕”描绘其表面的岁月痕迹,以及“拿云腾势”展现其傲然挺拔的姿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古松的生命力与坚韧。

“纵苍髯非古,也曾亲见,贞元朝士。”这一句通过古松与“贞元朝士”的对比,强调了古松见证了历史的更迭,虽非古时之物,却同样承载着历史的记忆。

“凭吊劫火迷茫,梵香零落,栖鹤仅留孤翠。”诗人通过“劫火”、“梵香零落”、“栖鹤”等意象,描绘了古寺在战乱中的破败景象,以及古松在废墟中孤独而顽强的存在,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哀悼与对生命坚韧的赞美。

“空王殿宇,故国风烟,谁省眄柯深意。”这里以“空王殿宇”和“故国风烟”象征古寺的衰败与历史的变迁,同时提出疑问,表达了对古松深意的思考与探寻。

“门外垂杨送春,分到新阴,炊羹堂里。”诗人以“垂杨送春”象征季节的更替,与古松的“新阴”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任行吟、庭静清涛,凄影夕阳铺地。”最后两句以“行吟”、“庭静”、“清涛”、“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古松及其背后历史的深深感慨与怀念。

整首词通过对古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历史、生命、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收录诗词(516)

夏孙桐(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霜花腴.八月既望,社集。用梦窗韵

泥人泪烛,对晚屏,依依倦侣南冠。

梧老齐宫,筑悲燕市,秋心诉与应难。借杯自宽。

趁菜畦、香足霜前。

记今宵、醉渍襟痕,倚楼横管早鸿寒。

风叶乱翻尘砌,已辞巢催鳦,抱树怜蝉。

仓猝光阴,萧条人事,慵将剩墨裁笺。梦中画船。

正串湖、月皎花娟。奈胥潮、怒绕荒矶,云天际看。

形式:

客楼戏集唐人句

门掩杨花一夜风,自怜羁客尚飘篷。

不堪吟罢东回首,鸟傍岩花戏晚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士廉所藏渔图二幅(其一)

不为刘郎作谏官,桐江小艇载垂竿。

高风想见千年上,何必云台画里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六十二)冯唐

知以孝行著,还应不问唐。

可怜止辇问,何自得为郎。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