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仁所贶睹物思人斐然成诗

筇杖携已久,貂褥展犹新。

渐染岷山雪,拂除京国尘。

危扶醉归路,稳称病来身。

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筇杖已经伴随我很久,貂皮褥子铺开还崭新。
渐渐沾染了岷山的雪色,拂去京城的尘埃。
在危险中支撑着醉酒归途,稳稳适合病弱之躯。
靠着这斋室中的物品,时常感觉如同见到老友。

注释

筇杖:竹杖。
久:时间长。
貂褥:用貂皮做的褥子。
展:展开。
新:崭新。
渐染:逐渐沾染。
岷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山脉。
雪:雪山的雪。
京国:京都,这里指京城。
尘:尘土。
危扶:艰难地扶持。
醉归路:喝醉后的归途。
稳称:非常合适。
病来身:病弱的身体。
赖此:依赖这些。
斋中物:斋室中的物品。
时如:时常像。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筇杖携已久,貂褥展犹新”表明了诗人长期携带着竹杖,并且珍视那件貂皮袄子,这些物品都是他平日游园时的伴侣,显得格外珍贵。

接着,“渐染岷山雪,拂除京国尘”写出了诗人希望自己的精神状态能像岷山之雪那样纯洁,并且摆脱世俗的污浊。这里的“岷山雪”象征着高洁和清净,而“京国尘”则代表了红尘俗世的繁杂与污秽。

在“危扶醉归路,稳称病来身”中,诗人描绘了一种微醺中带来的不适,以及对身体健康的担忧。这种描述既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也反映出他内心的某种不安。

最后,“赖此斋中物,时如见故人”表达了诗人通过这些平日携带的物品来唤起对朋友的思念,就像真实地与之相聚一样。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以及通过物品来寄托情感的行为。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细节的观察,也流露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收录诗词(1260)

司马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字:君实
  • 号:迂叟
  •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 生卒年: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相关古诗词

归田诗(其一)

秋水风波大,嗟嗟未可游。

渔樵自应乐,圭组为谁忧。

直木知先伐,明珠忌暗投。

果然钩可曲,不惜取封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归田诗(其四)

松菊陶潜宅,蓬蒿仲蔚家。

行游筇杖瘦,啸傲幅巾斜。

屋小疏茅覆,门深乱柳遮。

村童迎客至,竹帚扫桃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归田诗(其三)

圣哲虽云远,遗文幸未亡。

沈冥观礼乐,彷佛见虞黄。

鸡黍延三径,琴书乐一堂。

逍遥名教内,富贵亦微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归田诗(其二)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

触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

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