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
触机身未保,好直道先孤。
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
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绂冕诚虚器,簪裳悉畏途"表明诗人对官场的虚伪和复杂路途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警觉。在这种环境中,"触机身未保"显示了仕途生活的危险和不安全感。"好直道先孤"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直言不讳、坚守真诚品格的追求,以及因此可能遭遇的孤立无援。
接下来的"甔石曾何有,田园浪更无"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清醒认知,甚至连可以依赖的田园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能推两耜,沮溺共为徒"则描绘了一种放弃尘世纷扰,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生活图景,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于未来仍然持有的一份不安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两种生活,抒发了诗人对精神独立、真诚品格的追求,以及在复杂社会中寻找内心平静的愿望。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叠瓦浮轻雪,参差粉画难。
苦欺初变柳,故压未生兰。
夜色微分白,春容不受寒。
即为花卉夺,犹得暂供看。
苜蓿花犹短,昌蒲叶未齐。
更衣过柏谷,走马宿棠梨。
逆旅聊怀玺,田间共斗鸡。
犹思饮云露,高举出虹蜺。
房公昔漂泊,置酒此鸣琴。
人事有忧乐,山光无古今。
风流俱寂寞,结构尚萧森。
松竹含虚籁,犹疑弦上音。
石楼临晴空,南眺出千里。
人怜山气佳,予叹禹功美。
想彼未凿时,极目皆洪水。
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