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之回

卫骑绝沙漠,前驱过玉门。

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

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

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

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

何当鸣警跸,高会宴昆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元]韵

翻译

边疆的骑兵穿越沙漠,直抵玉门关前行进。
飘扬的云旗指向月亮的洞穴,车驾的道路通向乌孙国。
各国围绕着如森林般密集,三神兽也为骏马奔腾所震撼。
他的声威如同日月,恩德普照天地间。
巡游四方,无人不知其为天子,蛮夷也敬仰至高无上者。
何时能响起警戒的号令,在昆仑山举行盛大的宴会。

注释

卫骑:守卫的骑兵。
沙漠:广阔的沙漠。
玉门:古代边关名。
云旗:象征皇权的旗帜。
月窟:月亮的洞穴,比喻天空。
辇道:皇帝出行的专用道路。
乌孙:古代西域国家。
万国:各国。
三灵:古代神话中的神兽。
警跸:帝王出行时的警戒和清道。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西方神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上之回》,描绘了皇帝出巡的壮观景象。首句“卫骑绝沙漠”展现了皇家队伍穿越广袤沙漠的气势,接下来“云旗梢月窟,辇道属乌孙”描绘了云彩般的旗帜飘扬在月窟之上,皇帝的行宫之路延伸至遥远的乌孙之地,显示出皇家出行的规模和影响力。

“万国森环卫,三灵骇骏奔”运用夸张手法,形容各国臣服,如同森林般环绕保护,连神灵也为皇帝的骏马疾驰而感到震惊。接下来的“声容同日月,威德被乾坤”赞美了皇帝的声威与德行,如同日月般永恒照耀,普照天地。

“巡狩知无外,蛮戎识至尊”表达了皇帝出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阅疆土,更是让四方蛮夷知晓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后两句“何当鸣警跸,高会宴昆崙”期盼着皇帝归来时,能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和平与繁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皇家出巡的壮丽场景,歌颂了皇权的威严和皇帝的仁德,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宏大气象和对盛世的向往。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用李参政游延福寺韵上之

落日泉南郡,秋风岭北城。

台符均庶等,杖履喜幽行。

与客情文重,持怀事物轻。

致君皆典礼,跻俗向丕平。

相业瓯名在,辞华钵韵成。

岂惟才广大,且复性澄泓。

贱子欣承庇,微官得代耕。

孤单常自畏,比数欲谁名。

橐有书千卷,家无屋一楹。

朝廷今再造,心迹渐双清。

山转客容薄,天迷海色横。

心期奉圯履,镕冶在高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用徐谏议韵上谢参政

名传蔡国冠儒林,二百年来庆泽深。

同德允为贤相法,醉经端向古人寻。

稍提阙里西河意,尽扫桑间濮上音。

行听雨濛歌迅召,不应衮绣有遐心。

力辞大政勋方著,均佚琳宫道益深。

北阙嘉猷常简在,东山春色寄幽寻。

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贱子抠衣陪下士,天游六凿已无心。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江皋曲

漪涟带修渚,远水明朝晖。

青山横倒景,画鹢掩斜扉。

游女逢交甫,陈思值洛妃。

菱歌随棹远,鸥鸟背人飞。

别有嘉游处,芳樽照舞衣。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泛水曲

春服仅能试,荷小未成莲。

画舫维青幄,平波幂素烟。

暖日薰花气,新萍点翠钿。

歌吹浮天上,旌旗转座前。

促妆留晚景,续酒载归船。

前驱戒津吏,除道候江壖。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