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形式: 古风

翻译

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霄云外。
即使待到风停下来,它的力量犹能簸却沧溟之水。
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少年人啊!

注释

摇:由下而上的大旋风。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却:激起。
沧溟:大海。
恒:常常。
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
余:我。
大言:言谈自命不凡。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
见《新唐书·礼乐志》。
宋本“宣父”作“宣公”。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称,此指李邕。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名为《上李邕》。诗中流露出诗人的豪放和不羁之性,以及他对自我才能的坚信。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这两句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画面:巨大的鹏鸟与风同行,一旦展翅,就能直冲九万里的高空。这里的大鹏象征着诗人的胸怀和抱负,显示了他超凡脱俗、志存高远的情操。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即使是在没有风的帮助下返回的时候,诗人也自信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掀起波澜,影响世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这里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中可能遭遇到的不理解和嘲讽。他的行为和言论与众不同,因此常受到旁人的冷眼相待。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最后两句是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挑战,也是诗人鼓励自己的话语。在古代中国,人们往往推崇年长者,因此诗人提出即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智者宣子,也有值得后生敬畏之处。最后一句则是对年轻人的激励,强调了不应因年龄而低估他人的才华和能力。

这首诗通过大鹏的形象展现了诗人个人的英雄气概和自我定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不同思想和行为的偏见。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上清宝鼎诗(其一)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

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

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形式: 古风

上清宝鼎诗(其二)

咽服十二环,奄有仙人房。

暮骑紫麟去,海气侵肌凉。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

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

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

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

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

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

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

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

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

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二)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

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

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

青松霭朝霞,缥缈山丁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

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崙。

醉著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