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

求田问舍是何时,随分生涯可乐饥。

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

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

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谢逸所作,名为《王立之寄书言其子阿宜渐学作诗及问余稚子梦玉安否作诗奉戏》。诗中充满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喜悦与关怀,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

首句“求田问舍是何时”,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子女成长的关注,暗示了对子女未来生活的关心和期待。接着,“随分生涯可乐饥”一句,既是对子女生活状态的肯定,也体现了对简朴生活的赞赏,强调了满足于平凡生活中的快乐。

“梦玉今年初学语,阿宜他日定能诗。”这两句描绘了友人子女的成长过程,一个刚学会说话,一个将来能写诗,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文学才华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亲子情感和文化传承的意识。

“两家子弟俱无恙,一体文章是有师。”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家庭的关心,也暗含了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认为他们都有良师指导,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体现了对文学艺术的尊重和追求。

最后,“但得耕桑了门户,吾人不用宁馨儿。”这句话表达了对子女独立自主能力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维护家庭的生计,而自己则不必过分担忧,如同“宁馨儿”(意指娇贵的婴儿)一般。这既是对子女的鼓励,也是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对子女成长的喜悦、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担当,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17)

谢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

  • 字:无逸
  • 号:溪堂
  • 籍贯: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
  • 生卒年:1068-1113

相关古诗词

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

东都曾见汝生时,客舍孤吟夜忍饥。

忆昨能为鸐鹆舞,祗今应诵脊令诗。

傥无气节如元礼,便有功名似药师。

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馀论及吾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哀惠民寄云叟

满目烽烟杀气腾,搀枪正照惠阳城。

异军鹅鹤围方合,大陆龙蛇困尚争。

竭泽苦无遗种处,佳兵空有不祥名。

纷纷蛮触知谁是,一局残棋未易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其一)

纸帐竹窗夜永,蒲团棐几人閒。

万籁声沈沙界,一炉香袅禅关。

形式: 六言诗 押[删]韵

以水沈香寄吕居仁戏作六言二首(其二)

海上人多逐臭,水沈价不论钱。

自是渠无佛性,非关鼻孔寥天。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