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任兰生公

民誉久钦迟,况芝鸾不次,竹马重迎,户户待君如岁,每向中原北望,慰极卬须,数倘能回,快意应符廿四考;

贤劳殷付托,讵芣茝兴歌,萱苏无效,匆匆遗世登仙,忍看淮水东流,送将归去,身如可赎,衔哀何止百千人。

形式: 对联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逝者任兰生公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任公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其逝世后带来的巨大悲痛。

“民誉久钦迟”开篇即点出任公深受民众爱戴,其声誉长久而令人钦佩。“芝鸾不次,竹马重迎”则以仙鹤和竹马的回归,象征任公的再次归来,寓意其品德高尚,深受人民敬仰。“户户待君如岁”,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对任公的期待与尊敬,如同等待一年的丰收一般。“中原北望,慰极卬须”,表达了人们在北方遥望任公,内心充满安慰与敬仰之情。“数倘能回,快意应符廿四考”,暗示任公虽已离去,但其影响深远,如同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典范,令人心生快意与敬仰。

“贤劳殷付托,讵芣茝兴歌,萱苏无效”,这几句表达了对任公勤勉付出的赞扬,以及对其逝世后无法挽回的遗憾与无奈。“芣茝兴歌”可能是指通过歌唱来表达对任公的怀念与赞美,但“萱苏无效”则暗示了这种努力无法抚平失去任公所带来的伤痛。“匆匆遗世登仙,忍看淮水东流,送将归去”,描述了任公匆匆离世,如同流水东去,无法挽留,只能目送其离开的情景。“身如可赎,衔哀何止百千人”,表达了对任公逝世的深深哀悼,认为如果可以赎回他的生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愿意为之付出。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任兰生公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其逝世后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与遗憾。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诗人成功地刻画了任公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以及其逝世后所引发的情感共鸣。

收录诗词(6)

陈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山慈寿塔联

但令此心无所住;虽有绝顶谁能穷。

形式: 对联

贺张百熙60寿联

经德炳明,是为干柱;宠光洋溢,永享岁年。

形式: 对联

挽曾国荃联

履高惟恐满,治剧若无为,与文正殊轨同归,从政并参黄老术;

来去许自由,疏狂终见谅,待鲰生言情略分,伤怀今有碧山人。

形式: 对联

挽郭嵩焘联

勋旧侍从而外,有此孤臣,老泪洒灵均,先生久抱忧时策;

群疑众谤之交,独持闳议,罪言伤杜牧,后世应原捧日心。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