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徵明游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一)

峰掩晴窗水映帘,便留三宿不虚淹。

閒云爱客常陪榻,微月窥人直下檐。

昏籁静来闻扰扰,灯花时自落纤纤。

知君诗学多新益,亲到眉山谒子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首联“峰掩晴窗水映帘,便留三宿不虚淹”,开篇即以峰峦掩映晴窗、流水映照帘幕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诗人因被此景所吸引,决定在此停留三夜,足见其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喜爱与珍惜。

颔联“闲云爱客常陪榻,微月窥人直下檐”,进一步描绘了云与月与人的互动,闲云似乎也喜欢与客人相伴,常常陪伴在榻旁;而微月则悄悄地探视着人,直落到檐下,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界的元素充满了情感与生命,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颈联“昏籁静来闻扰扰,灯花时自落纤纤”,转而描写夜晚的宁静与细微的变化。即使在寂静的夜晚,也能听到外界的喧嚣,但这种喧嚣仿佛是远处的回响,与眼前的宁静形成对比;灯花的落下,更是细节之处的生动描绘,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尾联“知君诗学多新益,亲到眉山谒子瞻”,表达了对友人诗学成就的赞赏以及对其亲自前往眉山拜谒苏轼(子瞻)的敬意。这不仅体现了对古代文学大家的崇敬之情,也暗含了对友人追求学问、不断进步精神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巧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

收录诗词(271)

徐祯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昌国,汉族,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79-1511

相关古诗词

奉和徵明游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三)

坞僻云深石径纡,渐从平履涉崎岖。

烟沉远景山藏屋,林逗微明日堕湖。

佳境到时应就宿,肩舆停处合临图。

莫釐绝顶君还上,得似邻峰缥缈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奉和徵明游洞庭东山诗七首(其四)

香灯閒照古堂虚,日午桐阴上井迟。

尝橘客求藏瓮法,煮茶僧乞啜泉诗。

听经犹剩当年鹿,好事谁攀宿草碑。

陈迹半销何处问,令人空忆翠峰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顾明府之聊城

上春行县出东畴,桑叶萋萋唤乳鸠。

道左壶浆迎父老,云中冠盖识君侯。

鲁连箭灭遗书在,微子城荒故堞留。

揽辔可应空吊古,土风先为达宸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华州张子梅花小酌

梅花亭上午阴凉,芍药栏边春昼长。

雾鬓云鬟何处女,罗衣金钿坐来香。

娇歌欲遣行云住,妙舞空疑乳燕狂。

笑杀西溪能爱客,满缸常酿郁金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