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即事》是清代诗人周馨桂所作,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忧虑。
首句“上天降丧乱”,开篇即点明了时代的背景——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人间,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接着,“专城非其人”一句,矛头直指当权者,指责他们未能妥善应对这场灾难,非为治理国家之才。这种强烈的批判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渴望与对于腐败官僚的不满。
“坐令饥虎狼,鱼肉江南民”两句,形象地描绘了灾难之下百姓的生活状态。这里将“饥虎狼”比喻为肆虐的灾祸,而“鱼肉江南民”则生动地展现了百姓在灾难中饱受摧残的情景。诗人以极其悲愤的语气,揭露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我生不先后,遭逢何不辰”两句,诗人自责于生不逢时,无法在社会动荡之前或之后有所作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奈与遗憾。这种自我反省,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龟山无斧柯,大圣亦逡巡”两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当权者的批评。这里借用“龟山无斧柯”的故事,讽刺那些即使有心改变现状,也因无力施展而无所作为的官员。同时,“大圣亦逡巡”则表达了即使是传说中的圣贤,在面对现实困境时也会犹豫不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严峻与复杂。
最后,“愿言达上帝,崧岳早降神”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上天的祈求,希望上天能够派遣神灵降临人间,拯救苦难中的百姓。这种直接向天求助的行为,既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之举,也是对人性光辉的呼唤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它不仅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深层次问题,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对于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